張議潭的毛遂自薦讓眾人啞然,畢竟他現在可以說是河西二把手,而他一旦前往大唐,長則一年,短則半載。
一年半載的脫離河西核心權力圈,等他再回來時,二把手的位置恐怕就不是他的了。
“暫時不急……”
張議潮不出所料拒絕了自家大兄的請求,為了讓他放心,張議潮還掃視眾人解釋起來。
“如今正是冬季,前往豐州容易遭遇白災。”
“況且我剛剛備足糧草,即將征討伊州,不如等拿下伊州后再前往長安,十州圖籍的份量總要比九州圖籍的份量要重。”
他的話令眾人面面相覷,李恩站出來作揖道:
“節度使,如今已經進入長冬,我軍真的要遠征伊州嗎?”
“嗯!”張議潮沒有絲毫的遲疑,并再次解釋道:
“吐蕃內亂之后,西域的各股勢力都在看著我們。”
“我們東征成功,固然收復了不少疆域,但西邊的西域卻依舊在吐蕃控制下。”
“若是置之不理,萬一日后西域吐蕃出了一位能人,那我軍西陲便有兵災之害。”
“我若率軍西征成功,西域各部族必然揭竿而起,屆時番賊被除,商道通暢,我軍實力只會增強,不會削弱。”
張議潮有自己的想法和遠見,這份遠見是眾人不曾有的。
河西豪強們,都想關起門來做土皇帝,唯有張議潮清楚這種選擇是自尋死路。
河西經吐蕃禍害,曾經引以為傲的數十萬漢口不足二十萬,又有十余萬在涼州、蘭州、會州等地受難。
如果他們東進打通道路,遲早有一天會被河西的龍家、回鶻、吐蕃人同化。
唯有重歸大唐,河西這塊地方才能守下來。
能理解他想法的人少之又少,張議潭和張淮深算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人。
“不知節度使何時準備西征伊州?”
人群中,一名官員忍不住詢問,張議潮聞言看向索忠顗。
“我欲在十月十五發兵,由我親率瓜、沙二千州兵收復伊州。”
“此戰,索忠顗、索勛為先鋒,率三百精騎刺探伊州情況,我率一千甲兵隨后,淮溶你率七百輕兵與六千民夫押運糧草。”
河西內部的情況并不好,甲兵主要都被他留在甘州,加上后續甲胄也都送往甘州,以至于瓜、沙二州僅能拉出一千三百名甲兵西征。
“末將領命!”
索忠顗等人作揖行禮,李恩見狀卻作揖道:“節度使,甘州那邊準備如何?”
“甘州……”
“甘州刺史張淮深要擢團練兵額為三十個,那可是六千人。”
“從他文書來看,他可不僅僅是要六千人的兵額,他還要足夠的扎甲……”
“六千甲兵?”
“嘖嘖……”
面對李恩的話,眾人毫不避諱,直接在正廳內議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