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李渭不免跟著作揖道:“下官以為,曹長史所言極是!”
“老雜毛……”
瞧著李渭那偽君子的模樣,曹義謙心里暗罵,但面上依舊笑著。
張淮深見狀頷首:“既然如此,那便由曹長史將文冊及莽羅將首級送往敦煌,由節度使裁定劉繼隆及其部功勞。”
“是……”曹義謙作揖應下,隨后連忙安排人手去操辦。
等他返回時,張淮深已經坐回了位置上,并開口說道:
“此次東略,山丹消耗糧食不少,加之救回不少百姓,又抓捕不少番人開礦,故而所需錢糧甚多。”
“勞李別駕率城內五百精騎押送五萬石米麥,一萬五千貫錢前往山丹。”
說罷,張淮深拿起文冊繼續道:
“此次劉繼隆解救百姓二千四百五十一口,俘番兵一千八百四十一人,獲馬四千八百七十二匹,牛三千四百六十二頭,羊、駝、驢等牧群七萬四千五十一。”
“李別駕返程時,須記得從山丹帶回五百匹軍馬,兩千匹挽馬和一千頭牛,二萬只牧群。”
張淮深獅子大開口,李渭有些汗顏,但還是作揖應下了。
“都退下吧。”
見事情吩咐好了,他便驅離了其余人,繼續在位置上處理政務。
很快,內堂便恢復了半個時辰前的平靜。
只是張淮深臉上的笑容,卻是難以安撫下去。
相比較他,李渭的事情就更繁重了。
五萬石糧食要運往山丹,最起碼要使用一萬輛挽馬牛車和上萬民夫才行。
以張掖的情況,顯然是拿不出那么多挽馬牛車和民夫來押運糧食,所以只能分批運送。
三日后,李渭點齊精騎五百與挽馬、牛車二千輛,另招募民夫二千人,帶著一萬五千貫錢與一萬石糧食前往山丹城。
當他率部抵達山丹的時候,已經是五月二十二日。
二千余輛馬車所組成隊伍浩浩蕩蕩,即便有五百精騎護衛,卻也有防守疏漏的地方。
好在回鶻自上次遭受重創后老實了些,所以隊伍總算是無驚無險的抵達了山丹。
“李別駕……”
劉繼隆帶著李儀中等人策馬來到城外二里相迎,幾日的奔波讓李渭顯得有些虛弱。
“劉果毅英雄少年,此次大捷已經上報敦煌,相信不久之后,劉果毅的稱呼便要改為劉折沖了。”
自李儀中調到山丹來后,李渭就盡可能減少與劉繼隆的沖突。
不過雙方的矛盾始終存在,因此關系也并未親近。
倒是這次劉繼隆在軍情文冊中為李儀中表功的行為得到了李渭的感激,而張淮深也想緩和二人的關系,所以才派遣他來山丹。
劉繼隆早已不是那個只懂得打打殺殺的莽撞少年了,他自然看出了張淮深的安排,所以面對李渭的到來,他還是給足了面子。
“李別駕,城內衙門已經設宴,您剛好可以嘗嘗山丹的特產八眉豬。”
“八眉豬?”李渭眉毛一挑,他還真不知道八眉豬什么時候成為山丹特產了。
八眉豬這種豬種,從先秦時期就傳了下來,主要在西北地區圈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