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和東本噶爾·摩離,向張刺史乞降……”
大中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午時,經過兩個時辰的爭論,番和東本摩離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
當他帶著番和圖籍出城赤膊乞降時,張淮深也集結了大軍前來,讓他們見識到了甘州的實力。
近兩千精騎與兩千甲兵、新卒,外加上近萬民夫和四千多俘虜。
如此陣仗,讓摩離心底升起了一絲無力感。
“摩離東本,我想請你前往伊州酒泉駐牧,不知您意下如何?”
張淮深還是給足了摩離面子,聞言的摩離也知道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力,無奈點了點頭:“謝張刺史……”
見狀,張淮深調轉馬頭掃視自己身后的甘州大軍,意氣風發道:“進城!”
“萬勝!萬勝!萬勝……”
在呼喊萬勝的聲音中,三辰旗取代了番和城的吐蕃旌旗,甘州大軍接管了番和城。
時隔八十七年,漢人的旌旗終于插在了涼州的土地上。
盡管他們還沒有收復涼州全境,可那面迎風招展的三辰旗卻向他們描述了一個光明的前景。
“大唐萬歲!”
“大唐萬歲……”
一時間,那些走上街頭的漢人紛紛呼喊著大唐萬歲,眼淚不知不覺的從眼眶中涌出。
盡管他們穿著番人的衣服,梳著番人的發飾,說著番人的語言,不再識得漢字……可他們就是漢人,就是大唐的百姓!
“終于走到這一步了!”
馬背上,張淮深、劉繼隆、索勛、酒居延等人凝視城樓的三辰旗,心中紛紛感嘆。
自大中二年張議潮率義旅起義開始算起,他們已經耗費了四年的時間。
如今能將旌旗插在番和城頭,明日便能將旌旗插在姑臧城頭。
距離收復涼州全境,并不遠了……
思緒落地,眾人抖動韁繩前往了番和衙門。
與此同時,投降的番和番兵也開始為大軍的精騎帶路,將躲在南邊祁連山谷中的許多部落與牧群找出。
這些部落的下場就是前往甘州、沙州等漢人較多的州縣駐牧,而番和城內的倉、庫也被順利接管。
除了張淮深所說的八千余貫錢和十二萬石糧食以外,番和還有著數千斤鐵料,數百斤香料和數百匹各類絹麻綢緞,以及最少五萬的牧群。
八千余貫錢在甘州大軍入城的第一時間,便被張淮深許諾封賞給將士們,而那數百匹絹麻綢緞則是被賞賜給將領們。
一時間,將士們每人到手二貫錢,而將領們則是每人都得了布匹。
不同的是,類似劉繼隆、索勛、酒居延、陳靖崇等人都得到了綢緞,校尉和旅帥們則是得到最少一匹絹布,隊正和伙長則是得到了麻布。
這并不是封賞的全部,畢竟河西物價雖然穩定下來,但因為缺少中原物資流入,物價依舊比較高。
二貫錢在中原或許還有些值錢,但在河西卻頂多買四五石糧食。
因此在入主番和衙門后,劉繼隆便找到了張淮深。
“此役大捷,如此封賞太過單薄,不如從其它州縣再調錢糧,再賞將士三貫錢,民夫也可賞羊一只。”
張淮深聞言頷首:“可以,不過眼下最為重要的還是打探嘉麟、姑臧等城池虛實。”
說罷,他便示意酒居延行動,而酒居延也走出了番和衙門正堂,不多時帶著十余人走入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