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正午,號角聲在敦煌大地奏響。
敦煌城東門外,敦煌上百名官員及上千名甲兵分裂兩排,從城門一直沿著護城河石橋向外。
張議潮身穿官服,身后站著鼓、角、旗手各四人,列隊左右,橫吹奏樂。
雖然場面宏大,可在場之人卻都高興不起來。
昨日輕騎匯報涼州大捷不久,李明振他們便派人先一步回到了敦煌,將朝廷對河西及張議潮的封賞提前告知。
【置歸義軍,發瓜沙二州歸義軍節度使旌節,十一州觀察使……】
頭銜很多,卻沒有一個是河西眾人想要的。
因此,即便他們今日擺出了十分隆重的場面,可卻沒有一個人能露出笑臉。
所有人都在走過場,而這個過場無非是走給百姓看的,讓他們知道,朝廷并未放棄他們,同時威懾那些在敦煌城內的各族探子。
馬蹄聲在官道上響起,李明振、王景之等數十人騎馬緩緩而來,每個人都身穿官服,十分莊嚴。
他們走過了官道兩側的隊伍,越過了石橋,來到了敦煌東門外。
數十人翻身下馬,而張議潮身后的那些鼓角旗手也開始奏樂。
“門下,沙州刺史張議潮……”
李明振將圣旨展開,開始誦讀其中內容。
洋洋灑灑數百字,卻聽得人不痛不癢,唯有末了的封賞,讓眾人勉強提起了一絲精神。
“今置歸義軍于瓜沙二州,茲授沙州刺史張議潮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
“制書如右,請奉制付外施行,謹言……”
李明振將最后的內容讀完,面無表情的張議潮也終于發出了聲音。
“臣張議潮接旨,叩拜上千萬歲壽!”
他稽首香案前,隨后緩緩起身。
王景之等人上前為他更換歸義軍節度使的官服,整個過程中他十分配合,卻一言不發。
待官服更換,他這才上前接過了圣旨,而前來圍觀的百姓們也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慶賀聲。
只是這聲音在此刻聽來,卻是十分刺耳,令人不適。
“先回衙門吧。”
張議潮對李恩等人開口,隨后擺駕返回敦煌衙門。
回到衙門后,張議潮沒有立即開口,而是讓他們各抒己見。
對此,許多官員紛紛表態。
“朝廷應該是覺得我們還未收復涼州,所以才僅賜予了歸義軍旌節。”
“對!如果朝廷知道我們現在收復了涼州,還準備收復會州和蘭州,那肯定會賜予河西節度使旌節的!”
“好在輕騎還沒有派出,今日可以一并派出,將這則消息告訴朝廷!”
“是極……是極……”
眾人都在為朝廷僅封賞歸義軍節度使找借口,同時為朝廷開脫。
這種畫面若是被河朔、兩淮的牙兵看見,恐怕都得驚掉下巴。
在河朔兩淮,若是自身要求得不到朝廷準允,那敢于為朝廷說話的人,恐怕都走不出衙門,就連朝廷派來的使者也會被驅逐或斬首。
然而同樣的事情放到河西,河西群臣竟然都不覺得這有什么,紛紛體諒朝廷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