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轉翻車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如果水位下降的太厲害,那即便是水轉翻車也沒辦法將河水抽到水渠中。
這么想著,劉繼隆目光看向了烏逆水的河西。
河西被大山阻礙,只有沿著烏逆水的河谷向南行走才行。
如今河西的山上已經插上了旌旗,這說明兩岸十分安全,可以放心渡河。
這么想著,劉繼隆對張昶二人示意道:“兵卒建造浮橋通過。”
“是!”二人作揖應下,很快就安排了兵卒建造浮橋。
由于水位下降,烏逆水的河水竟然只高到人的胸口處。
對于需要渡河的大軍來說,這是件好消息,可對于下游的廣武、五泉等城池來說就不是好消息了。
一個時辰后,浮橋被數百兵卒搭建完畢,一輛輛挽馬車及牛車開始通過,隨后是隨軍家屬、民夫,最后才是兵卒。
浮橋搭建好后,劉繼隆也沒有讓人拆除,畢竟李儀中還需要浮橋和昌松溝通。
在劉繼隆的指揮下,歸義軍上萬人的隊伍開始沿著河谷向南開拔。
得益于烏逆水的水位下降,東岸的官道更為寬敞,甚至可以讓三輛馬車并排通過還有多余。
趕在天黑前,他們找到了一處峽口扎營休整,而四周本就不茂盛的植被也被他們砍伐大片,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恢復。
入夜,營盤內升起了火光,香噴噴的飯食搭配野菜供人食用。
盡管日子比起在河西時辛苦太多,但營內卻沒有人抱怨,因為劉繼隆也帶著張昶他們坐在帳外,吃著與他們一樣的飯食。
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沒有感受到不公平,暫時的辛苦還是可以忍受的。
“明天開始,沿途遇到成材的樹木,得砍伐帶上才行。”
“若是廣武四周沒有樹木,屆時無法建造投石機,想要拿下廣武也沒有那么容易。”
將毫無油水的飯菜吃完后,劉繼隆對尚鐸羅、陳靖崇他們吩咐了起來。
眾人紛紛應下,而張昶則是在空氣中嗅了嗅。
“哪來的肉香味?”張昶往香味的方向看去,卻見香味是從李儀中牙帳里傳出的。
他嘖嘖兩聲,雖然沒說什么,可那嘲諷的模樣卻十分顯眼。
馬成、李驥他們自然也聞到那味道了,只是他們誰都沒說,畢竟等拿下蘭州后,他們恐怕也不會再和李儀中有什么交集了。
眼下他們還需要李儀中率兵與他們收復廣武、金城關和五泉,沒有必要自找麻煩。
不過他們也能看出來,就李儀中這種帶兵方式,注定得不到將士們的愛戴。
這么想著,眾人都收斂了心神,而劉繼隆也在草草交代幾聲后,自行返回牙帳去了。
眾人見他離去,也都紛紛吃飽喝足返回了自己的牙帳。
返回牙帳后的劉繼隆沒有休息,因為他要做的事情太多,而這幾日與尚鐸羅的交流,使得他更為了解隴西的情況,所以他得把這些情報都記錄下來。
由于行軍路上不好攜帶沙盤,所以返回牙帳后,他便取出一張粗紙,用毛筆在紙上繪出了河隴的地圖。
河西、隴右的地圖被繪畫出來后,他又將河西、隴右具體劃分起來。
他將即將被進攻的會州、蘭州吐蕃畫作一塊,將河臨渭三州畫作一塊,隴南七州畫作一塊,然后又在磨禪川畫出論恐熱,將鄯州和廓州畫成一塊。
將這些勢力圈圈點點之后,劉繼隆才拿出文冊開始根據尚鐸羅提供的情報,加上早年大唐對隴右道人口的記載來推算各方勢力人口及其麾下兵馬數量。
河隴之地,最強的無疑是當下收復涼州的歸義軍,人口約二十一萬,甲兵一萬七千有余。
除此之外,便是隴南七個州的吐蕃,合計人口約十三萬,甲兵八千余。
再往后分別是七萬四人口的尚延心,以及六萬人口的尚婢婢。
兩人的兵馬數量,分別是四千余和五千余。
除去他們,剩下的就是蘭州和會州兩地吐蕃了。
蘭州人口一萬,甲兵一千,而會州人口二萬六,甲兵兩千余。
這些數據并不是絕對的,因為無法統計這些年番人增長了多少,所以隴西的人口與實際的人口興許有很大出入。
如果自己能收復整個隴西之地,加上有現成的甲胄,以隴西二十萬之眾,養甲兵萬人還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