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隴大捷,涼州、會州、蘭州三州收復!”
府內,當王景之將三州收復的消息交代而出后,張議潭及高駢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三州收復了?這……這怎么會這么快?!”
張議潭在驚訝過后狂喜起來,但緊接著又好奇起了為何三州收復速度如此之快。
高駢心里十分驚訝,可一想到近來會州吐蕃十分老實,心里不免認同了幾分。
蘭州吐蕃衰亡,對于他們被收復,高駢并不驚訝,但涼州和會州的吐蕃可是如日中天,竟然也被歸義軍消滅了,這就讓他感到詫異了。
“常侍,您不知道我們走后的河西到底有多精彩……”
王景之被張議潭拉著走入正堂坐下,將他們跟隨張議潭報捷長安后的事情娓娓道來。
他從劉繼隆三次東略涼州,前后殺番人上萬,甲首四千,攻破番和開始說起,而這些事情都是他在番和時,從酒居延口中了解到的事情。
光是劉繼隆三次東略,甲首四千的戰果,便讓張議潭和高駢都為之動容起來。
要知道大唐對平夏部、南山部黨項的戰事才結束不到兩年,而兩部黨項不過三萬帳,甲兵不過萬余,輕騎不過數萬。
面對他們的襲擾,大唐派出了宰相白敏中節制數萬兵馬,耗費八個月才把兩部打服,直到如今還在招撫他們。
饒是如此正常戰事,也不過才殺俘萬余人,甲首不到三千罷了。
眼下張淮深、劉繼隆以不到五千甲兵,便殺敗涼州吐蕃萬余人,甲首四千。
此等功績若是放在唐軍平定黨項的過程中,恐怕此二人都要獲封縣公了。
“還有……”
不等二人回過神來,王景之繼續說起了河西的事情。
今年開春過后,張淮深、劉繼隆二人領兵出焉支山,收復涼州、會州、蘭州等三州之地,殺、俘番兵近兩萬,獲甲一萬三千余件。
這前后加起來,可以說是大唐自韋皋十路伐番以來,對吐蕃作戰最大戰果。
要知道韋皋在戰后所獲的可是進拜檢校司徒,兼中書令,進封爵位南康郡王,并得到了德宗親自撰寫《南康郡王韋皋紀功碑銘》的殊榮。
想到這里,高駢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若是朝廷知道這些事情,恐怕就不好安排了。
“好好好……”
張議潭連說了三聲好,隨后激動地起身,來回渡步道:“憑此功績,足以向朝廷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了!”
張議潭這般說著,旁邊的高駢雖然也浮現喜色,可心底卻擔憂了起來。
他比張議潭和王景之更加清楚,朝廷并不想賜予河西節度使旌節,更不想在河隴地區培養出一個強藩。
只是歸義軍收復涼會蘭三州之地的功勞不能忽視,必須想辦法安撫他們才是,萬一惹惱他們,引得他們作亂就不好了。
這般想著,高駢有些坐不住了,同時也笑著對王景之詢問道:“三州收復,蕭關路阻自此不再,不知張歸義(歸義軍節度使)何時收復隴西,打通朝廷向河西的五條官道?”
高駢說罷,旁邊的張議潭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不由眼神隱晦提醒了王景之。
王景之見狀,只能暗嘆張議潭身處的環境不妙,但卻還是如實道:
“節度使曾說河西久不遇安,如今好不容易河西太平,理應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