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
雖說李忱不喜宦官,可面上依舊要裝作大度:“聞卿有急事要奏,不知是何等急事?”
“回陛下,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麾下部將張淮深、劉繼隆二人出兵收復涼州、會州、蘭州等三州之地。”
“適才張議潮所派使者剛剛抵達左散騎常侍張議潭府中,準備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以及為歸義軍幾名將領請表官職。”
“軍中都虞侯高駢得知消息,急告臣下,臣這才匆忙來稟……”
王宗實將三州收復的消息告知李忱,李忱聞言瞳孔一縮,心里先是驚訝,隨后是驚喜,可平靜下來后卻是擔憂。
他養氣功夫極好,面上不顯山露水,只是淡然道:“嗯,憑此功績,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倒也不出奇。”
見他這般,王宗實連忙道:“陛下,張議潮雖有功績,可其祖上也曾降番。”
“臣聽聞他如今年紀五十有三,而河西自會昌年間便已動亂,他若有心東歸,為何等到四年前才起兵?”
“更何況,臣更是聽聞他早年曾與番人相交密切,甚至差點前往邏些拜見吐蕃贊普。”
“在臣看來,此人善于審時度勢,眼見吐蕃虛弱不可救,這才東投我大唐。”
“若是賜予此人河西節度使旌節,那朝廷西北便會出現一強藩,于京畿不利……”
王宗實幾乎把張議潮的想想往最壞去想,而這也是朝野上下許多人眼里的張議潮。
有人認為他心念故國,起義東征,重回故土。
也有人認為他善于審時度勢,只為權勢才刻意東歸。
李忱不會把張議潮往最壞去想,也不會真的把他當成什么大忠臣。
在他看來,藩鎮于朝廷不利,西北出現強藩更是對朝廷不利,不過這種話他不可能說出來,所以就需要王宗實這樣的人把話說絕。
眼見王宗實這么描述張議潮,李忱臉上浮現慍怒:“好了!張議潮乃義士,卿怎可如此非議他?!”
“陛下,非臣要這么想,只是河西勢大,若是不加以節制,恐怕日后又是個吳元濟、劉稹之流。”
王宗實把昔年作亂的吳元濟、劉稹給搬了出來。
吳元濟太遠,可劉稹率領昭義軍作亂的事情,距離如今不過八年,事情歷歷在目。
昭義軍距離長安遙遠,可河西一旦勢大進入隴西,那幾乎就是堵在京城門口了,李忱如何能夠安心入睡?
想到這里,李忱也感覺戲演的差不多了,當即對王宗實道:
“此事需要慎重,不可讓有功將士遭受委屈,理應傳三省等卿入朝商議。”
“臣這就派人去傳召他們!”王宗實見狀連忙派人去傳召三省六部的官員入朝議事。
眼見他轉身離去,李忱又瞇著眼睛琢磨了一番河西的事情。
他不想授予張議潮河西節度使旌節,不過歸義軍此次功勞太大,如果不作封賞,他擔心歸義軍會趁機作亂。
畢竟涼州、會州都被其收復,倘若他們聯合黨項霍亂朔方,那以朝廷當下的情況,恐怕難以平定動亂,容易給河朔、兩淮的藩鎮看出朝廷虛實。
這件事情,只能讓下面的人提出來,而不能由他提出來,如此方有緩和的余地……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