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干做投石機,枝丫做柴火,都不要浪費!”
軍營內,民夫們正在處理那些巨木。
那些數百年以上的樹木,幾乎需要四五個人合抱才能繞一圈,高二十余丈。
這種樹在這個時代的隴西、隴南地區并不少見。
這些巨木只能算中等,因為秦漢隋唐這上千年的歷史中,關中政權不斷砍伐樹木修建宮室。
宮室木材的獲取地點,從一開始的秦嶺慢慢向隴西偏移,隨后再轉向大巴山。
唐初修建宮室時,隴西地區的巨木就已經被砍伐了一遍。
如果劉繼隆記得不錯,這些巨木到北宋又被砍伐了一遍。
從秦漢到隋唐,再到北宋……關中、隴西地區的巨木被砍伐殆盡,隴西的水土流失也愈發嚴重。
至少就劉繼隆所見,哪怕大旱背景下的唐代隴西,也要比后世隴西更加翠綠。
若是旱情結束,隴西的綠植還將更茂盛。
“人力啊……”
劉繼隆望著山嶺,不免感嘆起來。
河西、隴西,還有他未曾見過的關內道……
這些如今還是草原、山林的地方,都會因為自然變化與濫牧、濫伐而變成黃土溝壑與沙地戈壁。
在時間面前,再強大的生物都將會“衰老”。
“嘭嘭嘭——”
忽的,投石機的投石聲喚醒了劉繼隆。
他抖動馬韁前往了前線,果然見到了二十多臺正在進攻的投石機。
在這二十多臺投石機后方,還有數百民夫正在炮制木料,試圖為損壞的投石機更換材料。
一些甲兵指揮著民夫們烤制木料,并親自上手將木料炮制為投石機的零件。
在五泉時,因為人手不足,所以將士們也會承擔訓練之外的其它任務。
制作投石機,挖掘水渠,修葺房屋等事情在五泉算是常態,會制作投石機的將士也不在少數。
對于這項技藝,劉繼隆并不擔心會因此流出,畢竟他為了拿下涼會蘭三州,早就把投石機的技藝留在了山丹。
況且對于大唐來說,只要有好的工匠觀摩了配重投石機的運作,遲早會摸索出配重投石機的工作原理。
“嘭嘭嘭——”
投石還在繼續,劉繼隆也策馬來到尚鐸羅面前。
“差不多,我們的人手不足,砍伐那么多木料制作成投石機,也沒有足夠的人去操作。”
劉繼隆只是目光一掃,便知道砍伐的樹木差不多了。
尚鐸羅聞言派人傳信,讓砍伐樹木的民夫去后方河道掘取河石,運至前線。
吩咐過后,尚鐸羅與劉繼隆在馬背上觀摩起了隴西城的情況。
二十六臺投石機正在不斷拋射投石,這些投石十有二三能擊中城墻,剩下的則是落在護城河與前方一里的平地上。
隴西軍攻城的手段屬于三板斧,先把城池的女墻摧毀,然后摧毀馬道上的守城器械和遠程器械,隨后填平塹壕,陣線前移,猛攻城墻。
隨著城墻垮塌,便是甲兵強攻城池之時。
方法雖然墨守成規,但勝在管用。
“嘭嘭嘭——”
不多時,第三輪投石繼續,緊接著是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