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四十萬畝剛播種的粟米,以及六萬畝豆和十萬畝麻。”
“再過五個月,這些東西就都能收獲了,不過刺史您為什么要種這么多麻?”
衙門內堂中,張昶面露不解,而劉繼隆則是在內堂的書房里撰寫書冊。
面對張昶的不解,劉繼隆解釋道:“我們的牧群現在還太少,能作為商品拿出手的,只有麻布。”
“十萬畝麻,差不多能產出十二萬匹麻布,能以三百錢賣出,換回三萬六千貫。”
“京畿、關內的物價太貴,我們可以把麻布販賣京畿,而后收復成武二州,去劍南道買賣貨物。”
劉繼隆話音落下,不多時門外便響起了一道聲音:“刺史,狄道第三團第二旅旅帥陳瑛求見!”
“進來吧!”劉繼隆應了一聲,隨后看向張昶:“看,說到貨物他就來了。”
說罷,劉繼隆放下毛筆,起身洗了洗手上的墨跡,而后便見到陳瑛走入書房內。
“陳瑛啊,坐下說話吧。”
劉繼隆交代一聲,自己也坐回了位置上,隨后才道:
“我召你來,主要是想讓你在秋收之后,為隴西去京畿販賣麻布。”
“不過在此之前,我得先考考你。”
軍中沒有什么善于經商的人,劉繼隆只能把目光放在了陳瑛這個在長安待了半年多,結識了許多商賈的小年輕身上。
“刺史請出題。”陳瑛倒也不怯場,這讓劉繼隆很高興。
整理了一下心情,他這才開口道:
“你這些日子也看過臨渭二州的情況了,若是現在給你十萬匹麻布,你覺得你要怎么做,才能解決二州的問題?”
劉繼隆這題目很寬泛,不僅涉及到了買賣貨物,還涉及治理地方。
聞言,陳瑛略微思索便開口道:“十萬匹布若是運往關內道販賣,起碼能賣出四萬貫。”
“拿上這四萬貫去買牧群,驅趕向南,販往京畿道,則可到手五萬貫。”
“五萬貫錢若是帶往劍南道的蜀州、益州和綿州,則是可以買紗、錦、綢緞販往西域,獲利近十萬貫。”
“不過各地皆有盤剝之徒,所以這十萬貫最后能到手上的,恐怕也不會超過六萬貫。”
“這六萬貫若是操作得當,可以分批購買數千奴隸,以及上千頭豬、驢及數千家禽。”
陳瑛如實回答,張昶聞言瞪眼道:“這群盤剝之徒,當真剮人血肉!”
張昶只覺得盤剝之徒可惡,劉繼隆卻聽出了弦外之音。
“為何不販賣麻布后,直接拿錢前往劍南道,再走西域做生意?”
聞言陳瑛解釋道:“隴西去不了劍南道,只能經過京畿道或鳳翔、秦州等方向。”
“既然要經過,那不如順帶做一筆生意。”
陳瑛卻是連一點蠅頭小利都不想放過,而這樣的脾性才是劉繼隆看重的。
何況他既然能想到買奴隸和家畜,這說明他也清楚,隴西缺少的不僅僅是人,還有家畜和家禽。
想到這里,劉繼隆開口道:
“秋收之后,你帶著麻布和兵馬去豐州販賣,等你回來的時候,我會再安排你的,京畿道就不用去了。”
“是!”陳瑛沒有問為什么,而是劉繼隆吩咐他干嘛,他就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