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監請放心!”高駢作揖應下,看不出有任何情緒波動。
見狀,王宗會收斂了笑意,緩緩道:“這劉繼隆果然不好對付。”
“是前往三州的間客出事了嗎?”高駢立馬想到了這件事。
“嗯……”王宗會點頭應下,隨后才道:
“這些間客幾個月不曾傳來消息,恐怕都被劉繼隆處理了。”
“這件事情,我需要回京與大兄商議。”
“在此期間,秦隴之事就交給你了。”
“末將定不辱命!”高駢依舊畢恭畢敬,看得王宗會十分滿意。
他在校臺逗留不久,便帶人轉身離去了。
高駢將其送走后,便繼續緊盯大軍操練,不肯馬虎一點。
他很清楚,劉繼隆不可能就此停下勢頭,他必然會揮兵南下,攻取隴南七州或河湟二州。
在此之前,自己必須把兵馬操練好,以此在他攻取其它地方時,給予他足夠的阻礙。
“殺!殺!殺……”
洛門川的喊殺之聲激蕩渭水,而隴西四州十縣也迎來了新的編制。
劉繼隆更改軍制,以隴西歸義軍為旗號,下置四鎮十二軍三十六團,以四州十二關、縣為名。
即:河州鎮、蘭州鎮、渭州鎮、臨州鎮。
河州鎮下轄抱罕軍、鳳林軍、河州(鳳林關)軍,蘭州鎮為五泉軍、金城軍、廣武軍,渭州鎮為襄武軍、渭源軍、鄣武(縣)軍、隴西軍,臨州鎮為狄道軍、大夏軍、長樂軍。
四鎮十二軍,合計三十六團,領兵七千二百人。
刺史領鎮,都尉領軍、校尉領團、旅帥領旅、隊正領隊、伙長領伙。
軍鎮制度是大唐在西域、河東、河北地區執行的制度,劉繼隆照搬到隴西也沒有什么問題,不會被彈劾僭越。
他所做的,只是將折沖府的折沖都尉、果毅都尉職責確定為領軍罷了。
隴西地界,刨除在朝廷手中的秦州外,剩余有十二軍。
隴南七州中的松州屬于劍南道,但日后也將被劉繼隆所收復。
日后收復隴西全境后,劉繼隆手中共有十三鎮三十九軍一百一十七團,領兵二萬三千四百人。
盡管不如昔年隴右節度使管兵七萬五千人,但放在這個時代,足夠讓朝廷對他慎之又慎了。
不過河湟的鄯、廓二州,劉繼隆并不著急收復,而是準備收復隴南后,再針對二州收復,最好是和平收復。
番人可以讓尚婢婢他們帶走,但漢人不行。
作為代價,劉繼隆會扶持尚婢婢在土渾和多麥站穩腳跟,幫助他拿下川藏交界的六個吐蕃羈縻州,以此讓劍南道不得不增加西線兵力,使得南線空虛。
整個過程會很漫長,但劉繼隆的年齡擺在這里,他足夠熬走大部分作為對手的強人。
正因如此,接下來的日子里,劉繼隆依舊繼續著“高筑墻、廣積糧、興水利、強練軍、促手工”的十五字要訣。
時間流逝,秋收也隨之到來。
由于高駢坐鎮秦州,劉繼隆只能提前對成武二州下手,因此在百姓收割糧食與麻桿的時候,劉繼隆已經來到了渭州隴西縣。
隴西渡口北岸,四千兵馬齊聚于此,另有民夫三千押運糧草。
劉繼隆身著甲胄,端坐鞍上。
眼下不過寅時(3點),河谷風冷,吹得人手腳麻木。
這樣摸黑的環境下,大軍渡河向南開拔,沿著吐蕃廢道,往成州長道縣挺進。
竇敬崇、王思奉等將領分散各軍指揮,尚鐸羅、李驥、耿明、斛斯光則是緊跟劉繼隆在中軍。
“若不是那高駢,我們也不用這么早就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