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耿明就得心應手了起來,而大軍也走過了三十里河谷峽地,抵達了長道北邊的渡口。
斛斯光率五百精騎在此駐蹕,而距離此地不足十里外的鹽井縣已經升起了狼煙。
“刺史,這里距離鹽井太近,我們剛到這里就被發現了。”
斛斯光策馬找到劉繼隆,稟告著剛才發生的事情。
劉繼隆聞言頷首,目光看向耿明,耿明也挺直胸膛道:
“沒事,我大軍渡河陣仗那么大,他們遲早要發現的。”
“現在大軍渡河,在鹽井縣外三里扎營,斛斯光你率五百精騎靠近鹽井,看看鹽井是關城還是什么城池。”
“是!”斛斯光畢竟是耿明的后生,他并不覺得聽令于耿明有什么,只要劉繼隆同意就行。
按照耿明的吩咐,他率領五百精騎向鹽井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鹽井縣城頭甲兵林立,身著扎甲,頭戴華麗鐵胄的健壯將領快步走上馬道。
在他走上馬道的同時,城外剛好沖過斛斯光等五百余精騎。
“豬犬的家伙,挲悉竟然敢反我!”
“乞利本,好像不是挲悉,他們好像是……唐軍?”
城樓前,小節兒緊張解釋,而這將領聞言瞪大眼睛。
“唐軍怎么會從南邊來?”
這名將領便是鹽井城之主,乞利本黎壊。
他腳下的鹽井城位于祁山腳下,西漢水北岸,坐落祁山溝壑間。
西漢時期,此地發現鹽井,故而筑城設置鹽官在此地開采鹵水制鹽。
城池屢次改名,但制鹽的任務卻從未停下。
吐蕃贊普被刺身亡后,黎壊仗著成州井鹽之利,將城池營造的十分堅固,糧草充沛,因此他根本不怕其他州的乞利本來進犯。
哪怕在論恐熱橫行河隴時,他也不曾理會論恐熱。
他最怕的是大唐與他翻臉,導致他空有井鹽而沒有銷路。
如今唐軍出現在鹽井縣,這豈不是說明唐廷準備對他動手了?
“豬犬的漢人,我就知道他們不可信!”
黎壊先罵了一聲漢人,隨后對四周兵馬安撫道:
“不要慌亂,城內糧食足夠我們守城五年,況且又不缺水源,擔心甚?”
“眼下接近十月,再過一個月就大雪漫山,他們頂多強攻一個月就得退兵!”
“等他們退走了,我帶你們去多麥搶占河谷,不怕沒有好日子過!”
黎壊的一席話讓城內一千五百名精騎、甲兵安定下來。
旁邊的小節兒忍不住道:“乞利本,那這井鹽……”
“豬犬的家伙,唐廷都翻臉了,這井鹽還能賣給誰?”
“拋下他們去多麥,以我們的兵馬足夠搶到好幾塊河谷,難道會比在這里過得差嗎?”
黎壊教訓著小節兒,隨后與他向北眺望。
彼時的氣溫還算高,因此高原依舊能種植作物,只是產量不如百年前。
如多麥這種海拔較低的地方,更是有大片河谷可以開墾放牧,所以黎壊并不擔心自己會沒了生路。
他有這么多兵馬和糧食,去到哪里都能東山再起,不怕活不下來。
“嗚嗚嗚——”
號角聲在城內外響起,許多來鹽井做生意的大唐商人紛紛喬裝打扮,生怕被認出身份。
大唐與吐蕃的商道在朝廷層面是斷絕的,可這并不妨礙這些商賈偷渡來鹽井收取便宜的井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