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前,大唐鹽價普遍在每斗十文的價格,哪怕是內地,也不過每斗二十文。
只是隨著唐肅宗實行了“食鹽專賣”政策,即“榷鹽法”后,大唐沿海及內地的鹽價大幅上漲,如江淮一帶的鹽價漲至每斗三百文,河中地區的鹽價則為每斗二百七十文。
高昂的鹽價讓大唐百姓不得不走私私鹽,而大唐也出臺了抓捕私鹽販子處以死刑的極刑。
饒是如此,卻還是擋不住百姓走私私鹽,而杜甫就在《負薪行》中就描寫了云陽當地婦女冒著生命危險去販賣私鹽的詩句:“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
中唐以后雖然嚴刑峻法,“以鹽殺人”,但是私鹽問題始終解決不了,官鹽的價格也一直維持在三百文左右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地方官員都會與私鹽販子合謀走私私鹽,而鹽井就是大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鹽井的鹽,每斗僅售一百文,比官鹽便宜二百文,也就是說有二百文的利潤。
即便刨除運費、行賄等必須支出,也有最少五十文的利潤。
財貨動人心,因此走私偷渡者才絡繹不絕。
“娘賊的,官軍怎么殺來了?!”
“快換衣服,等官軍攻破城,誰也不要出賣誰!”
酒肆之中,各間屋子不斷傳出叫嚷聲,而這其中,有一間屋子卻十分安靜。
屋內,一名商賈正在用十分細小的毛筆,在拇指長寬的字條上書寫小字。
內容不多,僅僅幾個字,他卻寫了十余張字條。
不多時,他將十余張字條分別裝入細小的竹筒中,隨后轉身走向身后的柜子。
這些柜子看似是柜子,但等他將其拉開,里面卻是一只只信鴿。
他將這些竹筒綁在信鴿腿上,一只只放飛。
隨著最后一只信鴿放飛,他不免皺眉看向那漆黑的天穹:“希望能活一半到上邽……”
在他的話音落下時,城外的斛斯光巡視一圈,隨后返回了鹽井城西。
與此同時,劉繼隆他們也領軍前來,在城外三里處扎營。
“吁……刺史!”
勒馬聲響起,隨后斛斯光翻身下馬,急匆匆走入牙帳之中,對劉繼隆及耿明作揖道:
“只是普通城池,城高約二丈,厚應該有三丈,城池以河石夯土壘砌而成,十分堅固。”
“城池兩側可以通行,要不要將城池圍住?”
斛斯光話音落下,耿明下意識看向劉繼隆。
眼見劉繼隆沒有開口,他這才振作看向斛斯光:“你率五百精騎駐扎城東,另外安排一千甲兵分兵駐扎城北與城南。”
“是!”斛斯光作揖應下,隨后便去安排。
耿明眼見他走出牙帳,這才看向劉繼隆:“刺史,要不要趁夜進攻?”
“你自己做主。”劉繼隆沒有開口,耿明聞言頷首,起身走向帳外。
一個時辰后,當劉繼隆端著一碗新鮮魚湯品嘗的時候,帳外也響起了沉悶的撞擊聲。
“嘭嘭嘭——”
“額啊!”
“豬犬的!這是什么?”
“投石機!是投石機!”
“反擊啊,豬犬的家伙!”
一時間,鹽井城頭罵聲不斷,黎壊急忙退下馬道,在遠處的鐘樓觀望戰場。
夜幕下,身子大小的投石不斷砸在城內或城墻上。
每落下一顆,都仿佛砸在了番兵的心頭上。
原本以為這樣就作罷,可不多時夜幕下出現火光,宛若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