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來,州衙下屬直白前往各鄉清查人口,又查出漢口二百五十四,番口三百一十七。”
“武州鎮合武、宕二州,鎮中有武州軍、宕州軍、武宕軍等三軍,合兵一千八百人。”
“盤堤渡口已然修葺,州中有造小舟者,舟可乘兵十二人,亦或載貨兩千斤。”
王思奉說罷,劉繼隆便思考起來。
羌水中游雖然可以通航,但礙于水深和海拔落差較大,因此并不適合大船行走,只能行走一些小舟。
此外,隴西缺乏造船好手,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自己日后若是要進軍南方,沒有一支好的水師是不行的。
想到這里,劉繼隆準備以盤堤渡口為起點,在此磨煉船工的造船技藝和水兵水戰能力。
“盤堤渡口的船工有多少人,駐兵幾何?”
劉繼隆詢問王思奉,王思奉連忙作答:“船工十二人,駐兵一旅百人,皆是新募的兵卒,水性不錯。”
聞言,劉繼隆裁斷道:“船工需要擴招,此事我會與那些牙商溝通,從長江兩岸雇傭船工來教導他們造大船。”
“盤堤渡口的兵馬太少,駐兵一團二百,編制在三鎮之外,直屬都護府,號武州水師。”
劉繼隆吩咐一聲,李驥便帶王思奉應下。
待他們應下后,劉繼隆這才繼續道:“岷宕二州的貨物,都運到復津了嗎?”
“回節帥。”李驥這時走出來作揖道:
“二百張龍須席,十對錦雞、兩對鸚鵡鳥,八千斤炒茶,一千二百斤花椒都運抵此處了。”
“此外,成州運來八百擔井鹽,專供三川牙商,而武州產出蠟燭兩萬支,花椒五百斤,炒茶二千六百斤。”
李驥話音落下,王思奉還從身后校尉手中端來一個小盒子,并上前放在了桌案上。
劉繼隆將其拿起打開,里面裝著拇指大小的好幾根金條。
“節帥,這是武州所采的二百六十二兩麩金。”
李驥介紹著,劉繼隆也掂量了一下這些麩金重量,隨后放在一旁,對李驥詢問道:“牙商們何日抵達?”
“初三便能抵達。”李驥回答,隨后詢問道:
“節帥,武宕二州的治理和練兵都差不多了,我是否要回去岷州?”
“嗯!”劉繼隆頷首,同時交代道:
“你確實需要去岷州,但并非去治理岷州,而是要準備出征收復三州了。”
“收復洮、疊、松三州?”李驥眼前一亮。
見他來了興致,劉繼隆也輕笑道:“去年出兵時,你們還需要我坐鎮,但今年不同。”
“今年尚鐸羅為主帥,你為左先鋒,斛斯光為右先鋒。”
“此次出征,武州鎮便不出兵了,由蘭州、河州、臨州、岷州四鎮出兵五千,由你三人統帥。”
五千兵馬收復人口三萬左右的三州,不得不說劉繼隆手筆很大。
此次收復過后,整個隴西除了鄯廓二州外,余者盡數歸入劉繼隆治下,他這個隴右觀察使也將更加名副其實些。
只是面對鄯廓二州,劉繼隆的腳步就不會有那么快了。
尚婢婢在二州韜光養晦數年,不是一盤散沙的隴南可比的。
“末將領命!”
得知此次自己擔任左先鋒,李驥連忙作揖,而劉繼隆也起身道:
“好生休息,等初三與牙商們議事之后,我們便出發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