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詢問高進達,高進達聞言開口道:“朝廷讓高駢麾下的王重任帶著兵馬民夫前往了隴西縣,如圣旨內容所言,頒賜您金銀器七十二件,其中金器十二件,銀器六十件,錦彩三百幅,絹帛四萬匹。”
“這些金銀器和錦彩、絹帛,最少值錢七萬貫。”崔恕補充道。
劉繼隆聞言頷首道:“你們兩人和十州刺史各領金器一件,每鎮都尉領銀器一件,余者存入庫中。”
“軍中旅帥及以上者,各賞錦彩一幅。”
“都護府治下將兵、直白,每人領絹帛兩匹。”
劉繼隆沒有再販賣朝廷的賞賜,而是將它們大方的賞賜給了隴右軍中的所有弟兄。
高進達聞言臉色生變,只是他想到自己在都護府的資歷太淺,沒敢直接開口。
崔恕也是如此,但張昶不同。
“節帥,您把東西都給我們了,您呢?”
張昶聽到劉繼隆把金銀器和錦彩都給了他們,面露難色。
劉繼隆聞言爽朗笑道:“我要那些沒用,也該讓弟兄們的衣柜里多幾套絹帛的衣服了!”
他笑聲爽朗,正堂內外的兵卒忍不住朝他看來,欲言又止。
顯然,他們都聽到了劉繼隆的話,心中感動難以言表。
高進達聞言只能嘆氣道:“便如節帥所說這般吧,不過節帥如今畢竟是隴右觀察使,僅穿絹帛的衣服,還是有些寒酸了。”
“過些日子下官請王燾從劍南道采買些蜀錦為節帥制衣,望節帥不要拒絕。”
“好!”劉繼隆也痛快答應了,笑著道:“我先為你們試試,看看這蜀錦的衣服穿上后是什么感覺。”
“若是不錯,待日后收復鄯廓二州后,我給都護府內所有人購置一匹蜀錦!”
劉繼隆這般說著,高進達與崔恕卻對視苦笑。
哪怕材質一般的蜀錦,其價格也能達到一匹十余貫。
軍中兵卒與直白數量近一萬八千,若是每人購置一匹蜀錦,那需要付出的錢糧可太多了。
他們知道劉繼隆言出必行,只能苦笑著等日后勸勸他。
相比較他們,張昶對蜀錦的價格并不熟悉,因此并不覺得有什么。
此刻的他,只在意什么時候收復鄯廓二州,因此在劉繼隆開口后,他便激動作揖道:
“節帥,我們什么時候收復鄯廓二州?!”
隨著他詢問,高進達與崔恕也將目光投向了劉繼隆。
按照此前收復各州的頻率和速度來看,他們理應在明年秋收前后收復鄯廓二州。
不過這次他們猜錯了,因為劉繼隆搖頭道:“先修養兩年,恢復隴西生產再說吧。”
他的話如冷水,將張昶的熱情澆滅,但張昶立馬單膝下跪作揖,表示決心:
“節帥,我和老陳、老馬出兵,只需要五千兵馬,便可拿下鄯廓二州!”
聞言,劉繼隆依舊搖頭道:“眼下好不容易敲定與山南的口馬貿易,因此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將山南境內的饑民遷徙到隴西才是。”
“況且我也不想這么快的進攻鄯廓二州,若是能將他們說服遷往土渾、多麥、維西(維州以西)之地,那自然是最好的。”
“這件事情,我已經交給了尚鐸羅去做,他會派人去廓州與尚婢婢交流的。”
“在此之前,我們的重心還是得放到饑民遷徙這件事上。”
話音落下,劉繼隆目光看向高進達:“我們現在還有多少金銀銅錢?”
“各類金銀銅錢折色后,差不多值二十二萬貫。”高進達回應道:
“此外,王燾已經帶著兩千多名饑民在利州境內,過些日子便會進入武州。”
“這兩千多饑民,不知節帥要遷往何處?”
“徙來臨州的長樂縣吧。”劉繼隆不假思索道:
“長樂人口僅五千余,但當地能開墾的土地卻多達三十余萬畝。”
“將這兩千余口饑民遷往長樂,隨后按照每戶耕牛一頭發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