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火藥廠的黑火藥有限,目前只能滿足臨州和岷州兩州的金銀銅礦開采。”
“要是后續火藥的產量跟上,工司每年最少能入庫折色后五萬貫的金銀銅,以及二百多萬斤鐵。”
“要是按照市價賣給關內道,每年賣鐵都能賣出四十萬貫,若是打造成兵器販賣則價格更高。”
曹茂的話,若是讓朝廷的人聽到,絕對會讓滿朝文武睡不著。
舉大唐之力,產鐵不過一千萬斤,而隴右獨占兩成。
這兩百萬斤鐵若是打造兵器甲胄,最少能裝備三萬人。
劉繼隆要是有三萬甲兵,李忱估計連覺都睡不著。
“軍中的甲胄都補全了嗎?”
劉繼隆詢問張昶,張昶搖頭道:“現在每年產鐵五十二萬斤,其中半數用來打造農具,軍械坊能分到二十萬斤。”
“坊內鐵料倒是足夠,就是工匠和學徒不足,二百多名專門制甲的工匠及學徒,每年不過能制甲二千套。”
年產二千套甲胄,這已經足夠了,算算時間,最遲年末就能讓軍中新卒盡數穿上扎甲。
“扎甲的制作不要停,以工匠一名帶學徒兩名,逐漸增加制甲人數。”
“我們現在還不需要那么多甲胄,但日后會需要。”
隴右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二十四萬,軍吏與百姓的比例在一比十二。
總的來說,這個比例還是有些高,如果不是隴右物產豐富,加上可以做二手販子,販馬給劍南道和山南道,隴右百姓肩頭的負擔注定輕不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什么時候和朝廷翻臉了,以十二民養軍吏一人的情況,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在劉繼隆看來,起碼要達到三十民養軍吏一人,才能勉強能夠和唐廷翻臉。
所以隴右的人口,必須能想辦法提升到五十萬以上才行。
不然商道一旦被斷絕,隴右的日子注定不好過。
這么想著,劉繼隆便看向了采礦的王伙長,謙和道:“沒有你們,隴右就不可能那么安泰。”
“我代表隴右的二十四萬軍民百姓,感謝你們在這里的付出。”
他朝王伙長及遠處的礦工們躬身作揖,王伙長嚇了一跳,連忙回禮道:
“節帥哪里的話,如果不是您解放我們,我們還在給番狗做奴隸呢。”
“更何況您還給弟兄們工錢和撫恤,讓弟兄們都沒有了后顧之憂,是我們感謝您才對!”
王伙長接受過六個月的掃盲,還是有些墨水在腹中的。
這是隴右的現狀,只要是伙長及以上的官員,不論軍團、民團還是礦兵團,都需要接受最少六個月的掃盲。
六個月學不了太多東西,但起碼能簡單的書寫,幫人寫寫姓名,登記登記還是沒問題的,更別提千以內的加減乘除了。
“好好好,你感謝我,我感謝你,我們相互感謝。”
劉繼隆握住王伙長的手,王伙長激動握著,而曹茂也開口道:
“節帥,我們該回狄道了。”
“好。”劉繼隆應下,隨后與王伙長寒暄幾句,轉身便離開了。
見劉繼隆離開,幾名礦工湊上來:“王頭,您剛才和節帥握手了,什么感覺?”
他們目光激動中帶著羨慕,王伙長則是后知后覺道:“忘記了,但節帥的手很軟,比我家婦人的手還軟。”
“您莫不是得了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