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節帥常年打仗,手都是拿兵器的,怎么可能手軟!”
眾人鄙夷看向他,王伙長急得辯解:“就是軟!又軟又暖和!”
“走吧走吧,王頭估計是想家里的娘子了。”
眾人倍覺無趣,只當是王伙長想女人了。
不管王伙長怎么辯解,他們都不相信,因為他們始終覺得,常年打仗的人就應該手硬手黑。
不多時,他們繼續在礦洞內開始了爆破和挖礦的工作。
兩日后,劉繼隆他們也返回了狄道城內,而此時的夏收已經開始了。
城外的小麥正在被收割,所用的農業工具,基本都是劉繼隆改良過的。
百姓們在田間朝劉繼隆遙遙作揖,劉繼隆也在馬背上作揖回應。
曹茂和張昶及護衛劉繼隆的五十余名精騎都感到驕傲,挺直了自己的胸膛。
“今年老百姓能吃口白面了。”
劉繼隆望著沉甸甸的麥穗,感嘆說道:“不容易啊……時間一晃就四年了。”
“三州的公田和私田,也基本成了熟地,糧食產出也將變得更多了。”
對于劉繼隆所說的這些,曹茂也笑著頷首道:“今年的熟地加生地,應該能突破二百萬畝了。”
“三年后的夏收和秋收,都護府正常收稅都能收獲四十萬石糧,此后每年都能增長五六萬石的稅糧。”
“長此以往,隴右一定會比昔日吐蕃霍亂前還要強盛!”
“沒錯!”張昶附和出口,劉繼隆臉上笑容也藏不住,但他也清楚生產力在這里擺著,人口數量和畜力限制了隴右。
面對二人的樂觀,劉繼隆不得不澆冷水道:
“人口是我們的短板,隴右需要不斷的引進人口,才能保持強盛。”
“朝廷不會坐看我們引入各道人口,肯定會想辦法在我們收復鄯廓后對付我們,正如他們當下對付河西一樣。”
他提到了河西,張昶聞言直接罵道:“狗腳朝廷,他們自己不出兵解救我們,我們自救結果還要被他們收拾!”
“這張河西和張使君怎么就不敢和朝廷干一仗呢!”
“干一仗讓朝廷知道厲害就行了!”
張昶是真的生氣,不止是他,曹茂也同樣生氣。
哪怕就是知道歸義軍下場的劉繼隆在看到唐廷的這些操作時,也不由氣血上涌,恨不得沖到長安,揪住那位大中天子的衣領是怎么想的。
當然,他更想揪張議潮、張淮深的領子詢問兩人清醒沒有。
但凡他們別指望朝廷,把索勛和索氏解決,其它各個豪強也不會那么強勢。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前車之鑒,劉繼隆才會選擇這一條路。
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哪怕唐廷前后給了他二十余萬匹絹帛,但這也是他努力的結果。
但凡他要是和張議潮叔侄一樣軟弱,李忱也不會想著用絹帛來安撫自己。
事實證明,只有自己的拳頭夠硬,才能在不動手的情況下,換得來自“大唐的尊重”。
思緒間,他們走入了狄道城內,并在之后前往了都護府。
“節帥!”
都護府內,高進達與崔恕正在理政,劉繼隆特意將他們二人召到了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