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張河西前往西州?”
“西州不是被安西的回鶻人占據著嗎?”
“朝廷說了,張河西被授安西副都護,磧西節度使,四鎮留后的官職,看來是要把他支開,幫助索勛鞏固在涼州的地位。”
“娘的,我當初就看著索勛不順眼,借著節帥的功勞擢升,整日目中無人,不知道的以為是他擊退了尚延心!”
“節帥,張使君把蘭州讓給我們了,我們是不是要出兵去接收廣武?”
五月下旬,隨著半個月的沉寂,涼州方向率先送來了情報。
張淮深派人前來告知劉繼隆河西所發生的事情,其次便是讓劉繼隆去接收蘭州。
除此之外,張淮深還提及了遷徙人口的事情,希望劉繼隆能遷徙人口給他,為此河西可以付出代價。
這幾條消息都是半個月前送出的消息,直到今日才送抵。
“送信的兄弟呢?”
主位上,劉繼隆沉聲詢問曹茂,曹茂則回應道:“安排去寅賓館休息了。”
劉繼隆聞言滿意點頭,隨后目光停留在案上的張淮深手書上。
這份手書已經是半個月前所寫的情況了,而今的情況具體如何,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平白得了廣武縣,湊足蘭州全境,這固然可喜,但索勛和李儀中還有朝廷的事情,就讓人覺得有些惡心了。
“張昶!”
“末將在!”
劉繼隆忽的開口,張昶連忙作揖。
“傳消息給五泉縣的竇斌,讓他率五泉兵馬北上,接收廣武縣,擢升其為蘭州刺史。”
“末將領命!”
劉繼隆可不管朝廷任命誰當蘭州刺史,陳靖崇放在渭州是最合適的,而竇斌也歷練的差不多了,理應可以拔擢為蘭州刺史了。
“節帥,下官有議……”
在劉繼隆下令過后,高進達站出來作揖道:“節帥,竇斌實有功,但鳳林縣的鄭處功勞更大,您看……”
高進達提到了鄭處,這個曾與劉繼隆他們共同先登張掖城,隨劉繼隆從河西到隴西的男人,如今依舊是個縣令兼領折沖都尉。
論資排輩,他僅次于陳靖崇、張昶、馬成、李驥、耿明之后,比高進達和斛斯光、崔恕等人資歷還要高。
若是論功勞,鄭處的功勞雖然不亮眼,但也早就能擢升刺史了。
按理來說,高進達不該管這種事情,但他擔心劉繼隆冷落了鄭處,所以試探提醒。
對此,劉繼隆也心知肚明,因此他笑道:“我可一直都沒忘記他。”
“我遲遲未曾擢升他,不是他資歷功勞不足,而是太足了。”
他笑聲爽朗,目光掃視眾人后,便將目光落在張昶身上:“告訴馬成,讓鄭處隨軍,收復鄯州后,他就是鄯州刺史。”
“是!”張昶咧嘴笑著應下,他早就知道節帥不會忘記有功的弟兄。
鄯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位在隴右中僅次于秦州和河州,比渭州位置還重要。
把這樣的地方交給旁人,劉繼隆自然不放心,所以他很早就想好了鄯州刺史的人選……鄭處。
“節帥,您說張河西會接旨前往安西收復四鎮嗎?”
崔恕沉默許久,忽然開口岔開話題,詢問起劉繼隆問題。
見他詢問,眾人紛紛收斂笑容,目光投向劉繼隆,而劉繼隆卻不假思索道:“他會,但事情成不了。”
劉繼隆自然知道張議潮是什么性格,但他并不看好張議潮能收復四鎮。
老實說,以河西的軍事實力,如果真的整頓兵馬,揮師西進,那未必收復不了四鎮。
可問題在于,河西現在的民生基礎太薄弱了,即便唐代的西域氣候比后世朝代要好太多太多,河西也支撐不起西征的行動。
沙州之所以繁茂,是因為它是唐代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城鎮。
后世的西域南疆,除了城市和公路附近,其它地方基本都是戈壁沙漠,而在唐代卻不是。
唐代可以從敦煌出發前往蒲昌海(羅布泊),然后沿著赤河和且末河分別前往南疆北部的焉耆、龜茲,以及南疆南部的且末、于闐,最后在南疆西陲的疏勒(喀什)匯合。
只要沿河走,基本一路都是綠洲和草原,因此環境并不算惡劣。
但即便如此,西域能養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不過二三百萬人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人口十分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