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駐守烏蘭縣的兩名校尉已經被張直方換成了自己人,所以二人果斷應下。
“張校尉,你被調往涼州了,現在帶著你的人去涼州吧,兵卒留下。”
張直方對敗往會蘭的校尉開口,而張校尉見狀,也只能帶著忠心索勛的將領離開。
在他們走后,張直方發動烏蘭縣內兩千多漢人和剛剛遷徙而來的四千多漢人,將城內五千多番人監管起來。
待番人被控制住,他這才帶著四百多甲兵殺向會寧城,同時向朔方軍、涇原軍、天雄軍請援。
六月初五,他與加央納措率領的叛軍在黃河東岸的官道上遭遇,雙方列陣廝殺。
張直方帶著四百甲兵和八百漢丁,竟然與加央納措的兩百甲兵、三千番丁殺了個平手。
眼看拿不下張直方,加央納措開始撤軍會寧,而張直方則是率軍挺進,將會寧城包圍,等待三鎮援兵。
“會州番亂?”
六月初九,身在上邽的高駢得知了會州番民叛亂的事情,表情疑惑。
“索勛帶兵前往涼州后,還準備強行遷徙會州百姓遷往涼州,這才引起了番亂。”
“張使君也是倒霉,剛剛抵達烏蘭,便得知會寧城破,隨后便向天雄、朔方、涇原三鎮求援。”
站在高駢面前,王重任將會州發生的事情簡單說清楚,隨后解釋道:
“消息是初三發出,昨日送抵成紀縣的,想來朔方和涇原已經出兵了,我們不用管也行。”
王重任并不打算出兵,用天雄軍的力量去幫張直方。
對此,坐在堂內的主位的高駢聞言皺眉起身,來回渡步后才道:
“你會這么想,說不定朔方和涇原兩鎮也會這么想。”
“要是他們不出兵,而會州動亂的消息被劉繼隆知道,他恐怕會出兵搶占會寧。”
“屆時我們不出兵,便成了錯事。”
“這樣,你叫張璘、藺茹真將二人率精騎一千馳往會寧,趁劉繼隆不知,先一步收復會寧。”
高駢可不敢再讓劉繼隆擴張下去了,畢竟上次的事情,已經讓王宗實對他產生了微詞。
“末將領命!”王重任應下,隨后派人去通稟張璘、藺茹真將二人。
不多時,二人率領一千精騎馳往會寧,而高駢也將派兵的消息送往了長安。
長安得到消息時,已然是六月十三,而此時的長安也并不算太平。
宰相裴休被罷,以同平章事銜出任檢校戶部尚書、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使。
對此,諸臣皆知裴休是因為勸皇帝立儲的事情才被罷的。
儲君之位高懸,北司中王宗實支持鄆王李溫,馬公儒等人支持李滋。
令狐綯、盧鈞因為裴休被罷的事情,皆不敢隨意下注。
許多京官見他們沒有站隊,也紛紛緘口做事,沒有參與立儲的表現。
一時間,年紀小的李滋占了上風,而年長的李溫卻顯得勢單力孤。
對于令狐綯和盧鈞的舉動,李忱十分滿意,因此當索勛、張直方、高駢的奏表送抵紫宸殿時,他也并未召集四貴,而是召集了令狐綯和盧鈞兩人入殿。
他將高駢、張直方、索勛三人的奏表交給了二人翻閱。
其中,高駢主要是說出兵馳援會州平叛的事情,而張直方則是把索勛進入涼州,霸占會寧軍兵馬,同時還想遷徙會州人口,導致會州番亂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至于索勛,他以張淮深勢大而不肯放權為由,解釋了自己霸占會寧軍兵馬的事情,同時請朝廷發餉。
對于這三人的奏表,李忱最不滿的自然是索勛。
索勛能入主涼州,主要是朝廷的扶持,而非他能力出眾,結果他現在才入主涼州,竟然就想著讓朝廷出錢幫他養兵了。
李忱原本想的是張直方節制三千會寧軍,索勛節制五千赤水軍。
結果現在索勛這么搞,張直方手里才四百多會寧軍,會州還有叛亂,而索勛卻擁兵七千五了。
這么搞,即便析分了河西,涼州也會出現一個擁兵近萬的索勛,這可不是李忱想看見的結局。
令狐綯很了解皇帝的想法,因此在看過三人奏表后,以往沉默的他,如今卻率先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