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當延水縣夏侯孜得到消息的時候,河中鎮馬斗關已經傳來消息,叛軍在馬斗關下游渡口試圖橫渡黃河。
馬斗關官兵僅六百步卒,不敢前往阻擊。
夏侯孜得知消息,當即派拓跋思恭、來崇二人走延水進入永和關,試圖南下阻擊叛軍。
只是相比較他們的速度,天平軍的速度更快。
拓跋思恭和來崇剛剛渡過黃河,來到永和關。
南邊的天平軍就已經渡過了黃河,在馬斗關下游一處淺灘集結,走隰州進入晉州。
河中節度使崔玙得知消息,當即開始集結河中兵馬北上。
夏侯孜還沒開始行動,便被天平軍打亂了計劃。
待他整頓大軍南下時,朝廷的旨意已經抵達延水,他被罷討擊使,即日南下前往西川任職。
丹州的李承勛成為討擊使,不僅能夠節制四鎮兵馬及平夏部,也能進入河中圍剿叛軍。
然而丹州距離延水二百余里,李承勛身邊只有兩千天雄精騎。
為此,李承勛只能急調延水大軍歸鳳翔節度使蔣系統轄,要求蔣系渡過黃河,沿著永和關走入晉州。
李承勛則是率領兩千精騎南下渡過龍門關,與河中府的崔玙聯合北上。
屆時,四鎮兵馬與河中兵馬一南一北,一東一西夾擊叛軍于晉、絳二州。
軍令傳往諸州,隰州境內諸縣嚴防死守,不得讓叛軍從呂梁山脈中走入河晉盆地(臨汾盆地)。
李承勛的軍令下達后,渡過黃河的王守文等人,確實遭遇到了抵抗。
“砸!”
“嘭嘭嘭——”
“城塌了!!”
“把豁口堵上!把豁口堵上!”
十一月二十五日,天平軍在王守文率領下東渡黃河,在隰州大寧縣遭到阻擊。
大寧縣內官兵僅四百,但由于地勢狹長,城池占據了東出的官道,因此只能強攻。
李承勛本以為大寧縣能擋住叛軍三五日,以此為五鎮兵馬集結獲取時間。
然而對于在涼州戍邊六年的天平軍而言,他們在涼州戍邊六年,除了練就騎射本事外,其次的本事就是修建配重式投石機。
在配重式投石機的狂轟濫炸下,大寧縣那本就不高的夯土城墻在一晝夜的時間內垮塌,天平軍沖入大寧城內,舉起了屠刀。
血與火中,大寧城被破,四百官兵盡數被殺,城中居民死難者半。
王守文、吳煨釋放囚牢中二百罪犯,充入軍中隨軍駕車東進。
二十八日,天平軍攻破蒲縣,戰火將蒲縣點燃。
與此同時,北邊三鎮步卒才渡過黃河,抵達永和縣,想要走出呂梁山脈,還需要最少七日。
南邊的李承勛急招平夏部的拓跋思恭、兵馬使來崇等人南下,與河中兵馬在太平縣匯合。
大軍匯合后,李承勛先行渡過蒲水,在蒲水東岸設防。
臘月初一,天平軍走出呂梁山脈,進入河晉盆地北部的晉州范圍。
王守文將兩千精騎派出二十里打探消息,僅留八百精騎和四百充軍的罪犯守護輜重車。
臘月初三,呼聲焦躁,叛軍與官軍主力在臨汾縣北部隔著蒲水對峙。
平夏、河中、涇原、鳳翔、邠寧等鎮旌旗在蒲水東岸招展。
六千五百精騎在大軍兩翼壓陣,中軍為河中鎮五千甲兵。
蒲河西岸,兩千八百天平精騎與四百余河中囚犯組成的叛軍同樣意氣風發。
王守文與吳煨率軍打穿關內道、已然來到河東道。
關內道的四鎮步卒被他們遠遠拋在身后,若非李承勛指揮得當,四鎮與平夏部精騎估計還在黃河以西。
“兵馬雄壯,難怪相公不是他們對手!”
蒲水東岸,李承勛瞇著眼睛打量河對岸的天平精騎。
乘馬在其身旁的河中節度使崔嶼聞言冷哼:“眼下我軍近四倍于叛軍,本官不信他們還能叫囂!”
李承勛沒有理會崔嶼的話,河中的兵馬確實不錯,但缺少足夠的精騎,在平原上作戰,很難在叛軍手中討好。
好在自己集結了諸鎮精騎,如今精騎數量是叛軍兩倍,足夠圍剿叛軍。
“娘賊的,官軍哪來的這么多精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