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在唐廷派遣崔鉉節制兵馬南下圍剿裘甫的時候,裘甫也并未坐以待斃。
三月二十四日,裘甫率領麾下起義軍三萬,對浙東其余各縣發起了大規模的攻勢。
起義軍兵分三路,不到十日時間,先后攻克衢州、婺州(金華)、余姚、慈溪等處。
起義軍所到之處,貪官污吏皆斬、義軍開放官倉,以此平抑糧價,是以浙東百姓,皆以裘甫為首。
由于國庫空虛,李忱下令淮南節度使崔鉉自籌錢糧。
不過由于去年七月的水患,淮南道眼下也是饑民遍地,根本籌集不到錢糧。
正因如此,崔鉉只能從兩浙之地募集錢糧,而兩浙之地常年為朝廷盤剝,百姓早就苦不堪言。
一時間,兩浙之地百姓逃亡,群盜四起,擁護裘甫的起義軍日漸增多。
與此同時,河南道的裴休聚兵六萬強攻濮州,王守文堅守濮州數縣。
兩處戰亂,極大牽制了唐廷的精力,以至于唐廷無力向西。
莫要說涼州,便是隴右都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正因如此,劉繼隆率軍從容包圍涼州大半個月,杜噶支幾次投降,都被劉繼隆所拒。
不是劉繼隆不想接受投降,而是杜噶支根本沒有投降的誠意。
“哼,這廝還想在白亭海繼續放牧,莫不是覺得,我與那索勛水平相當?”
四月初二,姑臧城外搭起了數以萬計的帳篷,從廣武遷徙而來的百姓正在進行春耕。
劉繼隆站在官道旁,遠遠眺望姑臧城,手里還拿著杜噶支的投降書。
杜噶支愿意投降劉繼隆,但前提條件是劉繼隆準許他率部北上白亭海放牧。
為此,杜噶支愿意每年向隴右都督府上繳三千匹馬,五千頭牛。
“殺了他,城內的牧群也是我的!”
劉繼隆合上投降書,頭也不回的遞給了身旁的竇斌。
竇斌接過后作揖道:“節帥,南邊十幾個山谷都找遍了,應該沒有其它牧群了。”
“此役光是南邊的俘獲,便有四十余萬牧群,這些胡雜的牧群還真多!”
竇斌咽了咽口水,劉繼隆則是看向那些從廣武遷徙而來的百姓。
“稍后你派人去問問義山,涼州城外的耕地耕種如何了?”
在他交代的同時,竇斌作揖道:“李刺史剛才與末將說過,涼州六十四萬余畝耕地,已然耕種大半。”
“都護府那邊有消息傳來,五月之前,應該還有三千多劍南道移民會遷入涼州。”
“此外,都護府起運二十萬石糧秣,運抵十九萬三千六百五十四石。”
“眼下涼州有漢口二萬四千三百五十七,胡番四萬二千一百六十一。”
偌大涼州,僅剩六萬多人口。
若是算上姑臧城內的那十萬嗢末人口,數量便達到了十六萬,比涼州鼎盛時還多出五萬余口。
不過這大半個月里,張昶不斷用面粉與火藥包引燃城內建筑,死難者恐怕不少。
城內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恐怕連杜噶支都回答不了。
“告訴張昶,繼續用投石機進攻,沒有我的軍令,不得使用火藥包爆破城墻!”
“末將領命!”
劉繼隆交代過后,便繼續指揮起了姑臧城外的一萬多漢口春種。
與此同時,姑臧城東的陣地上,張昶卻帶著三千甲兵不斷操作投石機進攻。
擺在他們眼前的,不再是夯土包磚的雄偉城墻,而是墻磚垮塌七八,裸露夯土的廢墟。
從南到北,二里長的城墻垮塌二十余處,小的一兩丈,大的五六丈。
盡管各處豁口還有一丈左右的墻根,但只要劉繼隆同意使用火藥包,張昶有信心在半個時辰內將城墻炸開。
不過他得到的軍令是圍著打,因此他便沒有著急攻城。
他與竇斌二人,一個負責打,一個負責圍。
在他們的圍打之下,城內的杜噶支突圍數十次而不得出,先后四次請降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