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文被平?”
大中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當馬公儒得知王守文、吳煨之亂得以討平后,他臉上并未出現高興的表情。
此刻的他站在紫宸殿偏殿外,而殿內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
馬公儒走入偏殿內,而殿內站立著所有北司的高官。
龍榻前,太醫李元伯等人將龍榻包圍,似乎在檢查皇帝病情。
馬公儒走入龍榻左側隊伍,來到左首位站立,與他面對面的是神策左軍中尉王宗實。
從王宗實往后數去,分別是左軍副使亓元實,宣徽北院使齊元簡。
與三人面對的,則是樞密使馬公儒、樞密使王歸長,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右軍中尉王茂玄等四人。
眾人對視之余,殿外傳來腳步聲,隨后便是唱禮聲。
“夔王殿下求見陛下……”
“讓四郎進來吧。”
龍榻傳來聲音,盡管很虛弱,但那依舊是皇帝的聲音。
聞言,馬公儒幾人臉上閃過欣喜,隨后派出王居方前去傳諭。
王宗實三人臉上表情難看,只能看著王居方將夔王李滋帶入殿內。
與此同時,李元伯等人也走出了龍榻。
當幾人走出,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不得不趴在榻上,背部隆起數個指甲蓋大小的小包。
這些小包隆腫發紅,致使李忱不得躺下休息,只能趴著。
“阿耶!”
瞧見這場景,李滋不僅沒有回避,反而哭泣著上前,跪在李忱榻前。
“四郎莫哭……”
李忱臉色蒼白,即便如此,還是安慰著李滋。
“李太醫,陛下這是……”
馬公儒等人一擁而上,將李元伯等人包圍詢問。
李元伯表情凝重,這讓眾人心里不停打鼓。
“陛下這是因外感風濕火毒,使濕熱火毒內蘊,造成內臟積熱,氣血凝滯,營衛不和,邪阻肌膚而發的背疽……”
“背疽?!”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于眾人而言,背疽如同絕癥了命好的能多活幾個月,命差的也不過十天半個月。
對此,李元伯沉聲道:“陛下的背疽紅腫發痛,若是不加以抑制,必然生膿。”
“屆時膿腫而破,外邪必然入體,陛下……”
李元伯沒敢繼續往下說,只能說道:
“如今之計,唯有催發背疽,以快刀掘出疽種,方有生機。”
李元伯倒也有兩把刷子,光這背疽掘取之法,便有不少醫者茫然不知。
“有幾成把握?”
馬公儒忍不住詢問,而李元伯卻顧左右而言他:“陛下洪福齊天,自然能夠成功……”
眼見他心虛,馬公儒等人臉色難看。
“李太醫……”
“臣在!”
李忱聲音傳來,李元伯急忙回應:“陛下,臣在!”
“此是否為朕之大關?”
背疽生出,李忱還在掛念著李元伯與他所說的“長年大關”。
李元伯也傻眼了,他沒想到皇帝居然還記得這件事,但他又不能否認,所以只能點頭道:
“回陛下,此疾正是長年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