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夠渡過,即便不能長命百歲,也能有杖朝之壽(80歲)。”
聞言,李忱臉色一變,但還是下不定決心切除背疽。
“背疽切除之事,可有十足把握?”
“這……”
李忱的話讓李元伯躊躇,片刻后才道:“即便準備萬全,也不過僅有七成把握……”
“七成嗎……”李忱臉色難看。
片刻后,他緩緩開口道:“此間事情,交由馬樞密使操辦,你所需藥材,皆取內庫。”
“臣領旨……”
馬公儒及李元伯紛紛作揖,而李忱則是看向王宗實等人,最后將目光投向李滋。
眼見李滋依舊在為自己哭泣,李忱眼神閃過柔和,接著才道:
“朕一個人休息片刻,你們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上千萬歲壽……”
群臣告退,就連李滋也被馬公儒安慰著帶出偏殿。
眾人在偏殿外的正殿等待,而居住十六王宅的鄆王李溫,這時候才姍姍到來。
“參見鄆王殿下!”
“王中尉,陛下他……”
群臣唱聲,李溫看了眼李滋,緊接著繼續看向王宗實。
王宗實沒有回應,而是作揖側身:“此事,勞請殿下前去詢問陛下。”
“好!”李溫反應過來,如果王宗實把皇帝病情當眾人面告訴自己,豈不是說明他遇人可說?
想到此處,他急忙走到偏殿,對禁閉的殿門開口道:
“陛下,兒臣李溫求見!”
偏殿內,聽到李溫的聲音,李忱皺了皺眉。
此刻的他,正在考慮立誰為太子,傳皇位于何人。
從王朝穩定來講,他理應立長子李溫為太子,畢竟李滋年不過十五,過于年幼,容易被宦官蠱惑。
但從個人情感來講,李忱單純地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讓自己最喜歡的皇子李滋即位。
這種非正常的越次即位,除了法理上需要通過自己所下的遺詔來確認之外,還需要有強有力的托孤重臣來幫忙幫襯著、彈壓支持才行。
令狐绹、蕭鄴、蔣伸等人雖然是重臣,但他們都偏向保守。
即便他們沒有表態,李忱也知道他們的心思是什么。
如果要選擇儲君,他們寧愿選擇長子李溫,而非年幼的李滋。
正因如此,自己不能選擇他們。
排除他們后,留給自己的人選就不多了……
為了能讓四皇子順利即位,李忱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最終謀劃了一個他自認為非常完美的布局。
南衙北司中,北司以四貴為主,而四貴中的王歸長、馬公儒、王茂玄三人都支持李滋。
加上同樣支持李滋的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北司中的局面,以三貴壓王宗實一貴為主。
只要自己把宮內的事情交給馬公儒和王茂玄,王宗實就不可能出現在自己面前,事情也就不會出現差錯。
北司若是穩定,那南衙便很難出現差錯。
但即便如此,李忱也不敢放松。
正因如此,他早就做好了準備。
朝堂之上,南衙文官之中諫議大夫鄭漳、兵部郎中李鄴,姚崇五世孫的姚勖等人,要么是夔王的侍讀,要么是夔王的師傅。
這些人早就在李忱的穿針引線下,提前站隊李滋,并為李滋拉攏了不少官員。
只要北司不出問題,南衙的問題應該也不大。
內廷、外臣、宮禁兵權全都搞定,在李忱看來,即便自己出現意外,李滋即位一事,也算得上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