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七月的西川,戰火依舊未熄。
夏侯孜從成都調遣五千新卒馳援清溪關,試圖挽回南線的頹勢。
然而,這些新卒多為未經戰陣的農家子弟,面對蠻兵的兇猛攻勢,他們顯得力不從心。
清溪關的關頭的戰場上,唐軍的旗幟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豎起,鮮血染紅了關墻下的每一寸土地。
與此同時,東川的戎州,高駢與段宗榜的對峙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雙方你來我往,戰事膠著,誰也未能占據絕對優勢。
西南的戰事波及甚廣,長江兩岸的淮南、江南等地糧價驟漲,百姓淪為饑民者不在少數。
大唐的局勢,正朝著不可控的方向滑去。
與中原的動蕩相比,隴右卻顯得異常平靜。
亂世之中,唯有自身強大,方能立于不敗之地,而隴右的未來,不在于刀劍之利,而在于人心之固。
“打鐵還需自身硬。”
手握都護府送上的文冊,劉繼隆目光在文冊上掃視。
高進達、崔恕站在他的跟前,前者率先作揖道:
“三十萬絲路商貨已經販賣出去,換得八十二萬余貫的香料。”
“看來是東西多了,這才導致此次販賣價格略微下降。”
“長安那邊的許多香料商人催促了好幾次,只要將香料運抵就能換得錢財。”
“不過八十二貫錢財,想要運回隴右并不容易,是否要將其中一些換成黃金?”
面對高進達的詢問,劉繼隆沉吟片刻后才道:“能換多少就換多少吧,這么多錢,確實不好運送。”
“若是實在換不了多少,再想別的辦法,將其運回隴右。”
一貫錢重六七斤,八十二萬余貫重近五百萬斤,即便用馬車,也需要七八千輛,才能將其運入隴右。
可若是換作黃金,以如今的金價,頂多換十萬兩,十幾輛馬車就能將其運入隴右。
不過先不提長安有沒有那么多黃金,即便有,也恐怕沒有那么多人愿意用黃金交換。
如今的時局變了,許多達官貴人都在收集黃金。
若是出了什么事情,黃金可比銅錢方便帶走太多。
放在之前,這八十余萬貫錢,完全可以換成黃金白銀,運往巴蜀后再換成錢,亦或者直接用于買糧。
可如今錢是有了,但交換卻不方便了起來,更別提巴蜀糧價的問題了。
“官倉之中還有多少糧食?”
劉繼隆翻了幾頁沒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當即詢問起了高進達。
高進達聞言,當即提醒道:“第七十二頁,一百九十八萬六千余石。”
劉繼隆見狀翻到七十二頁,這才發現這文冊涵蓋了那么多內容。
又是大半年的時間過去,這過去的半年時間里,逃亡隴右的百姓數量雖然不如去年那么多,但依舊保持著每月四五千人的規模。
安置這些人需要錢糧,如今參與隴右公田的百姓數量多達四十八萬,每個月要消耗二十四萬石。
雖然消耗很大,但回報卻不低。
四十八萬百姓,每個月能開墾十幾萬畝耕地,一年下來近二百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