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買馬?”
九月初,在白敏中因為風寒倒在家中的時候,隴右都護府內的劉繼隆,也得知了高駢希望采買馬匹的想法。
在劉繼隆看來,騾馬已經賣的差不多了,除了留下育種的一千多匹,其余還真沒了。
面對他的疑惑,高進達主動解釋道:
“來人還是梁纘,不過這次他想要買軍馬和乘馬。”
“呵呵……”劉繼隆輕嘲。
軍馬和乘馬,這兩種馬匹,他自己都還不夠用呢,哪怕夠用也不會賣給高駢。
先前賣騾馬,主要是因為騾馬對戰爭影響并不算大,但軍馬和乘馬不同。
隴右的馬匹高大,乘馬的體型都比得上回鶻、韃靼、吐蕃人的軍馬了。
如今的大禮雖然不缺馬,但所用的馬匹,多是吐蕃馬。
劉繼隆若是販賣隴右乘馬給高駢,高駢立馬就能把乘馬當軍馬來用,這對戰爭影響是很大的。
若是讓高駢迅速結束戰事,那他還怎么利用戰事來奪取西川人口?
更別提大唐與南詔的戰爭持續越久,大唐的喪鐘敲響時間就越近了。
想到這里,劉繼隆果斷拒絕了這個發財的機會。
“告訴梁纘,乘馬和軍馬都沒有,挽馬倒是足夠,每匹二十貫。”
劉繼隆的回答不出高進達預料,但他也并未勸劉繼隆,因為隴右的香料剛剛販賣于長安。
原本預估八十二萬貫的香料,卻因為宮中加緊采買香料而賣出了九十三萬貫。
不過長安的情況和他們預想的差不多,愿意出手黃金的人很少,他們僅換了七千多兩黃金。
正因如此,牙商想要返回隴右便顯得有些麻煩了。
七千多兩黃金倒是兩輛馬車足夠,但八十余萬貫銅錢,卻需要七八千輛挽馬車才能運走。
如此大規模的錢財運輸,鬼知道會不會有人鋌而走險。
想到這里,高進達便對劉繼隆說道:“節帥,我們在關中的那八十四萬貫錢財……”
“先把黃金運回來。”劉繼隆吩咐道:
“另外你安排俞從暉、王燾、任澤等牙商前往長安,分批帶走這批銅錢。”
“銅錢不好帶走,那就采買些貨物。”
“以他們手下那么多商隊,分成一百批,各自帶著錢財前往河東、河北、河南、山南、劍南等道,想處理很簡單。”
劉繼隆交代了一個辦法,高進達聞言點頭道:“那這次的貨物,還是按照原本的三十萬貨物采買嗎?”
“府庫內還有多少銅錢?”劉繼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詢問了隴右自己的情況。
面對詢問,高進達只是沉思片刻,隨后便回答道:“二十四萬貫,基本都是去年剩下的。”
“除此之外,還有未用于鑄錢的十八萬七千余斤銅錠,差不多能鑄錢兩萬七千貫。”
隨著黑火藥比例調制正確,隴右的開礦技術和能力,基本已經接近明清時期的技術。
隴右的銅礦并不少,至少在這個時代不少。
正因如此,每年開采出來的銅錠都高達六十余萬斤,能制錢近十萬貫。
這還是因為隴右探查出來的銅礦品質不算高,若是品質再高些,興許能產出更多。
“若是能拿下大禮就好了……”
聽到高進達對己方銅產量和鑄錢的描述,劉繼隆心思不免飛到了千里之外的大禮。
以隴右所掌握的采礦技術,若是能拿下大禮,那每年都能收獲數萬兩白銀和數百萬斤的銅,能制錢數十乃至上百萬貫。
對于人口龐大的中原王朝來說,這點銅產量都不夠每年新增人口而帶來的貨幣增長。
大航海的金銀導致歐洲通貨膨脹,那是因為人口盤子太小,市場規模太小。
放在中原王朝,這點金銀輸入量相比較中原王朝的人口,并不算什么。
當然,若是說起礦藏,目前只有幾百萬人口的日本,無疑是距離中原王朝最近,銀礦儲備最多的地方。
不過那些都太遙遠了,盡管劉繼隆還年輕,但面對即將到來的唐末亂戰,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在有限壽命里把想做該做的事情做完。
這般想著,劉繼隆的思緒也漸漸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