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們一樣的,還有西峽口的蠻軍。
不同的是,西峽口的蠻軍數量,是東川唐軍的近十倍……
以七千擊六萬,成則青史留名,敗則遺臭萬年。
此刻高駢的壓力有多大,沒人能了解,但東川軍的將領對于自家節帥,卻基本盲目自信。
時間一點一滴推移,從辰時出發算起,東川軍的將士已經走出五里路程。
估算過后,馬背上的高駢果斷抬手:“大軍在此列陣!”
“嗶嗶——”
木哨聲如石入深池,不斷向外擴散而去。
很快,七千東川兵馬列陣谷間,隊伍拉長近二里,兩側皆是山嶺,頭頂濃濃霧氣,唯有前后兩條道路可走。
“唏律律……”
胯下的軍馬在喘息,而高駢則是在等待消息。
“嗶嗶——”
忽的,兩側山嶺上傳來不同的木哨響聲,顯然是雙方的塘兵在山嶺頂部遭遇了。
牛頭嶺土石疏松,派十幾人的塘兵攀爬探哨還沒有什么問題,但若是指揮大軍攀爬,卻不知要耗費多少氣力,死傷多少精銳。
正因如此,高駢沒有想過在牛頭嶺兩側山上設伏,更沒想過砍伐樹木來阻截谷道。
他只需要派出塘兵,確定自己行軍路段沒有人設伏就足夠。
他們二人,本就是打著“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前來的。
“窸窸窣窣……”
忽的,前方谷道響起腳步聲與甲片碰撞聲。
“嗶嗶——”
代表戒備和警惕的木哨聲不斷作響,而前方可見的百余步谷道盡頭也漸漸出現旌旗。
祐世隆所率六萬蠻軍中,穿戴甲胄的僅有直屬的三萬大軍,其中萬余披鐵甲,二萬披重鎧。
所謂重鎧,便是取巨鱷(韓愈鱷)、大象、犀牛等厚實皮革所制甲胄。
大禮境內有大象、犀牛、巨鱷等生物,且許多百姓深受其害。
蠻軍常獵殺這些動物,一為保境安民,二為取皮制甲。
大禮國的皮甲技術十分成熟,所制皮甲足夠厚實,故此稱呼為重鎧。
以防御力來說,同級別的重鎧略高于鎖子甲,而將領所穿的大鎧更是能與扎甲、魚鱗甲媲美。
正因如此,當身穿重鎧的大禮蠻軍出現在谷道前方時,東川軍中不少兵卒都承受著壓力,下意識咽了咽口水。
“嗚嗚嗚嗚——”
兩側山嶺中突然傳來怪叫聲,但那并非來自山頂,而是谷道兩側的陡坡密林中。
“什么聲音?!”
“不要驚慌,是撲子蠻和裸形蠻!”
東川兵卒因怪叫聲而騷亂,高駢卻做足了功課,沉聲安撫四周兵將。
撲子蠻,其部主要生活在哀牢山中,以青婆羅緞為通身袴,勇悍矯捷,善用白箕竹,常于深林間飛馳射飛鼠,發無不中。
裸形蠻,其部生活在高黎貢山西,常赤腳掌于原始密林中疾馳,如履平地。
能在陡峭的山嶺中疾馳,只能是這兩種蠻兵。
據傳三國時期的無當飛軍,便是以撲子蠻和裸形蠻、望蠻所組成的精銳。
望苴子蠻、撲子蠻、裸形蠻和望蠻,便是大禮直屬外,戰力最為強悍的四支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