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隴右遭論恐熱霍亂而殘破,隨后便見此人入主蘭州,前后幾年橫掃群雄而占據隴右,如今又在松州、涼州各有布置,更是驅逐了河西群胡。”
“昔年某在隴右與之交兵時,便知曉此人雄才,野心不淺。”
“本以為此人蟄伏數年,便要一鳴驚人,振翅沖天。”
“倘若如此,即便其用兵如神,朝廷也能集結諸道兵馬將其圍剿驅逐。”
“然而自大中八年到如今,其人依舊蟄伏,可見其野心并非一般人所能相比。”
“某聽聞他不斷吸納逃民,想來便是為日后起事做準備。”
“昔年隴右口不過十余萬,其人便敢養兵萬余,縱橫邊陲。”
“如今隴右治下民眾多寡,朝廷鮮能知,然其兵眾必不少五萬。”
“若是朝廷真的要動兵圍剿隴右,其后果恐不下昔年安史之亂……”
面對高駢的這番話,王宗會臉上不由動容,但他還是覺得高駢所說有些危言聳聽了。
“安史之亂,恐怕不至于吧?”
王宗會忍不住打斷,接著皺眉道:“那劉繼隆能有史思明之勇?”
“可朝廷也沒有李武穆、郭忠武……”
高駢幽幽一句話,立馬讓王宗會為之語塞,心里也不免對劉繼隆愈發畏懼起來。
如今的大唐若是真能找出李光弼、郭子儀那般人物,也不至于被南蠻打到大渡河了。
若非出了個高駢和王式,恐怕安南和戎州都得丟失……
想到這里,王宗會忍不住開口道;“若是朝廷允你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你需要多少兵馬和錢糧能討平隴右?”
面對這個問題,高駢不由沉思起來。
盡管這個問題,他早就在心底盤算過無數次,但真到需要回答的時候,他卻還是拿不定主意。
“若是如某麾下這般兵馬,至少不能少于十萬兵馬,兩年方能討平劉繼隆。”
“此外,劉繼隆興許會率領殘部,走鄯廓二州逃往吐谷渾……”
高駢的回答令王宗會心里一緊,畢竟他很清楚十萬兵馬需要多少錢糧。
單從如今的西南戰事來說,朝廷對付南蠻,不過動用了七萬余眾,并且還是各鎮自己度支軍餉,朝廷只是偶爾犒賞罷了。
哪怕如此,朝廷每年在西南所用錢糧都不下三百萬。
若是朝廷征調各道兵馬去討擊隴右,那自然要朝廷運轉錢糧。
十萬大軍所需錢糧,一年下來最少要四百多萬。
這么多錢糧,而且還需要維持兩年,最后還不一定能討平劉繼隆。
想到這里,王宗會不免倒吸口涼氣,而高駢也趁機說道:
“某此番謀劃,還是在番賊與河西對隴右不予相助的情況。”
“若是番賊尚摩鄢及河西張淮深派兵馳援劉繼隆,那戰事恐怕要七八年才能結束。”
“眼下朝廷正在向南蠻動兵,某雖重創南蠻,然南蠻兩三年內必然卷土重來。”
“如今局面,實在不宜節外生枝,勞請少監轉告內相……”
面對隴右的事情,高駢還是十分慎重的。
甚至在他看來,若非河朔三鎮容易在危機時沆瀣一氣,成德、魏博二鎮不足為慮,唯有幽州能如隴右這般麻煩。
思緒此間,高駢便安靜下來等待王宗會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