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衙北司都阻止其對我用兵,他應該察覺到了不對勁。”
“只要他搞清楚問題所在,便不會再如此魯莽了。”
劉繼隆倒是沒有像封敖那樣看低李漼,畢竟李漼現在面對的許多問題,都是李忱留下來的。
李漼即位后態度強硬,甚至有些驕傲自大,這并不奇怪。
一個二十六歲的青年,突然繼承了在天下范圍內最強大的王朝,不驕傲自大才奇怪。
更何況南蠻那邊本就有意發動戰爭,即便李漼服軟也沒用。
李漼需要解決的,是關東地區的流民問題,但他確實沒有解決好。
不過劉繼隆倒是很懷疑,李漼到底知不知道關東地區的流民問題有多嚴重?
歷史上他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賑災手段,直到龐勛起義,引爆淮南幾十萬流民,李漼才察覺到關東饑民問題有多嚴重。
結果鎮壓起義沒兩年,他好像就因為某位公主去世而大肆牽連百官,開始崇尚禮佛,然后沒兩年就駕崩了。
最后關東流民的問題沒能解決,反而更加嚴重了。
想到這里,劉繼隆不由詢問起封敖:“阿翁,現在河南河北及淮南、江南等道的流民問題,可曾得到解決?”
封敖沒想到劉繼隆竟然關心起了流民,因此他頓了頓,思緒過后才開口說道:
“未曾聽聞朝廷有什么賑濟災民的手段,唯有畢諴在入京前,于宣武境內開倉放糧,安撫了十幾萬饑民。”
“不過畢諴入京后,卻并未提出什么賑濟關東饑民的事情,想來是朝廷錢糧不足,不足以解決此事。”
“其實朝廷沒那么多問題,只可惜錢糧不足,不然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封敖這般說著,而這個道理許多人也都知道,甚至知道怎么解決錢糧問題,但就是沒人敢出來這么做。
畢竟上一個這么做的人,最后的下場可是流放病死,所以誰都不想步其后塵。
“天下動亂,恐怕也就是二三十年的事情了。”
封敖忽然話鋒一轉,接著看向劉繼隆說道:“老夫是等不到那日了,但你絕對能等到。”
劉繼隆瞇了瞇眼睛,他想對封敖說,天下動亂根本要不了那么久。
畢竟因為他的異軍突起,大唐多了許多災難。
朝廷不僅需要在西北布置重兵,更是因為王守文叛亂而連續加稅,以至于原本還算太平的河南道,提前二十年多出了幾十萬流民。
盡管徐州武寧軍還沒有遭遇鎮壓,龐勛也很有可能不會作亂,但河南、淮南、江南等道的百萬流民始終需要發泄。
只要有野心之人振臂高呼,傾覆大唐的農民起義只會加速。
二三十年,劉繼隆可以等,但他等不起。
平定天下,只是他需要做的一件事,更重要的事情是平定天下后的那些事情。
“這天下,應該姓劉……”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