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
爆竹作響間,大唐自咸通三年邁入咸通四年。
在外界都歡迎新年的時候,身為天平軍都將的王仙芝卻拉上了平盧軍都將宋威,找上了在邕州衙門辦公的經略使李弘源。
“使君,這不是我二人的想法,而是下面的弟兄都在鼓噪,我們實在壓不住啊!”
“沒錯啊使君……”
衙門正堂內,四十多歲的嶺西經略使李弘源眉頭緊皺,而他面前的王仙芝、宋威卻叫著苦。
在他這里,叫苦的不止是他們二人,還有宣武、義成、忠武等六鎮的都將。
沒辦法,嶺西的環境,確實不是中原兵將能忍受下來的。
興許是有太多人找過李弘源,因此面對二人的訴苦,李弘源只能開口安撫道:
“這樣吧,日后田州、邕州、籠州等三州的巡邊,便不派戍兵出巡了,我會下令諸縣各募州兵一百巡邊的。”
“謝使君諒解!!”
王仙芝及宋威聞言連忙感謝,李弘源則是擺擺手道:“既然無事,那便退下吧。”
“是……”
二人老老實實的退下,不多時便離開了衙門。
在他們走后,偏廂內方才走出一名身穿淺緋官袍之人。
“這群戍兵不堪用,使君恐怕得讓朝廷從其他地方另外調兵才是……”
“確實……”李弘源嘆了口氣,八鎮戍兵雖然保障了嶺西安全,但他們事情太多了。
相比較這中原八鎮的戍兵,他更傾向于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的戍兵。
想到這里,李弘源起身走向書房,不多時便寫好了一份奏表。
他將奏表交給官員,遞出時鄭重道:“派快馬把奏表送往長安,如今已經過了元日,朝廷辦事快不起來,得提前讓朝廷調戍兵來嶺西才是。”
“使君放心,下官這就去操辦。”
緋袍官員應下,隨后便派人將奏表送往了長安。
快馬的速度不慢,但由于朝廷度支不足,因此不少驛站都缺少乘馬,李弘源的奏表直到二月初才送抵了長安。
面對嶺西的奏表,裴休、蔣伸及畢諴三人再度找上了李漼。
李漼一如既往的還在聽曲,因此他們三人在殿外等待許久,咸寧宮內的曲子才漸漸平息。
“三位相公,請入內……”
宦官田允恭敬作揖,裴休三人見狀回禮后走入殿內。
此時伶人與樂師都躲入了偏殿之中,正殿僅有李漼。
李漼坐在金臺上,眼見裴休三人到來,當即頷首詢問道:“三位相公前來何事?”
“上千萬歲壽……”
三人不急,只是先對李漼行禮,接著才由裴休站出來匯報道:
“陛下,嶺西經略使李弘源奏表八鎮戍卒期即滿,請朝廷調江西、江東兵卒戍邊。”
面對裴休的話,李漼眉頭微皺:“今年才是第三年吧,李弘源為何這么早就奏表?”
在李漼看來,李弘源多少有些沒事找事,但畢諴卻為李弘源解釋道:
“陛下,從嶺西至長安,即便快馬也要近月才能抵達,若是朝廷調兵遣將,恐怕又耽擱不少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