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巖挺身而出的行為令李漼錯愕,但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眼底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
不多時,他眼底的目光漸漸柔和下來,甚至微微頷首。
路巖的這番話,不僅為他解了圍,還將責任攬到了他自己的身上。
想到這里,李漼語氣也緩和了許多,抬手示意路巖平身的同時,不免安撫道:
“路侍郎忠心為國,此間差錯,不過小事爾,日后當謹記教訓,避免再犯便是,不必懲處。”
“謝陛下隆恩……”
面對李漼的安撫,路巖連忙躬身謝恩,隨后退回到原位上。
眼見他知道進退,李漼也緩了口氣,接著看向裴休和蔣伸:
“天平軍作亂之事,絕不可再拖延。”
“傳朕旨意,命各鎮加緊圍剿,歲末以前務必將其討平!”
“至于嶺西戍兵延長戍期之事,暫時作罷。”
“令經略使蔡京于荊南以流民募兵五千南下,嶺西七鎮戍兵只需等待蔡京率五千兵卒南下,便可各自返回家鄉。”
為了避免嶺西再度出現戍兵作亂的事情,李漼最終決定推翻自己曾經的決定,將余下七鎮兵卒安撫后調回原籍。
“陛下,五千新卒太少,恐怕只能守住嶺西,而無法馳援安南、黔中等地。”
“臣建議從湖南、荊南、江西各募新卒四千,以其為戍兵南下嶺西戍邊。”
裴休提出建議,李漼聞言卻擺手道:“南蠻已遭高駢重創,朕聞高駢入歲以來,編練東川兵馬,得勁卒三萬。”
“憑此三萬勁旅,相信不日便能奪回朱提等縣。”
“南蠻若是知曉東川情況,必不敢襲擾他處!”
李漼倒是十分自信,但裴休、蔣伸二人聞言對視,都從對方臉上看出了疲憊之色。
“亂兵與嶺西之事,便如此定下,朕乏了。”
“臣等告退,上千萬歲壽……”
眼見李漼又草草結束了常議,裴休與蔣伸無奈作揖離去,而路巖則是緊隨其后。
在他們走后,咸寧宮內不多時又響起了樂曲聲,而王仙芝的事情也隨著常議結束,傳遍了長安內外。
各鎮進奏院的押衙,紛紛將這些情報抄錄送往本鎮,隴右亦是其中之一。
不過五日,進奏院的情報便送到了狄道城,而此時的劉繼隆正在與李驥、馬成等人議事。
正堂之中多了一個長丈許,寬六尺的沙盤,幾乎將整個整個河隴地區囊括其中。
石塊坯土為山脈,撒沙為沙漠戈壁,插旗代表各方勢力,木雕的城池僅僅二三寸,活靈活現。
在這其中,鄯州地區的情況尤為惹眼。
“陳靖崇和張昶來信,伏俟城已經拿下,城中土渾不戰而降,獲口七千,牛羊馬匹近十萬數。”
說話間,劉繼隆將代表土渾的米白色軍旗拔除,將代表隴右的紅色軍旗插在了青海西畔的伏俟城。
李驥、馬成、三人雙手同劉繼隆一樣撐在沙盤上,目光打量伏俟城。
尚鐸羅用手指著伏俟城,先行開口道:“這伏俟城是當年吐谷渾的都城,規格中等,能容納四五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