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劉繼隆示意其先去辦事,隨后才看向李驥等人。
李驥眼見劉繼隆安排好了事情,他當即便作揖道:
“節帥,我們什么時候東出?”
隴右發展已經遇到瓶頸,李驥等將領不善治理地方,因此很難做出成績。
他們能做出成績的地方,唯有戰場。
此前他們不敢說,是因為劉繼隆沒有表態。
如今劉繼隆既然提起中原有可能動亂的事情,那李驥便壯著膽子詢問起了劉繼隆。
眼見李驥開口,馬成和尚鐸羅也將目光投向劉繼隆。
面對三人的目光,劉繼隆沉吟片刻后才道;“箭射出頭鳥,我們不能太早冒頭,也不能太晚。”
“具體什么時候出頭,也不過就是這十年左右……”
即便如今的局勢因為劉繼隆而更加糟糕,但劉繼隆還是說了個偏向保守的時間。
十年后,差不多也就是咸通十四年。
劉繼隆不知道李漼能否活到那個時候,但十年后的他也不過四十歲,還有時間和精力來爭奪天下。
劉邦四十歲的時候還是個在村里看狗打架的亭長,劉備四十歲的時候被曹操打得逃亡荊州,劉裕四十歲的時候還在和盧循激情對線,堪堪當上個彭城內史。
對比這三位老劉家的成功人士,劉繼隆如今的身份都算高的,更別提十年后了。
當然,以如今的局面來看,劉繼隆覺得自己都不用等到十年后,興許就能看到中原大亂的景象。
想到這里,劉繼隆覺得自己有必要總結總結朱溫和李存勖二人失敗的原因。
雖然他對五代十國沒有詳細了解,但朱溫和李存勖的故事卻沒少看。
李存勖的失敗很好總結,年少得知且缺乏約束,加上性格不行,最后把自己浪死了。
相比較之下,朱溫的性格雖然也有問題,但后期主要是因為政治失措把自己玩死了。
自己面對的局面,與朱溫十分相似,一是東出之后與唐室關系的處理,二是對內與元從功臣關系的處理。
歷史上朱溫自從岐下迎回皇帝后,經過一系列蹩腳操作,迅速丟掉了自己奮斗二十年帶來的先發優勢。
首先是他企圖將唐室直接操控在自己的手掌心里,使得各方諸侯都有了一個大義名分指斥朱溫的不軌行為。
此外,他直接弒君且另立新主的行為,也給他此前通過岐下迎駕所樹立的忠臣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導致許多藩鎮都被推到了其對立面。
在大多數老牌實力藩鎮仍存的情況下強行上位,政治上阻絕了這些藩鎮的媾和可能,只能不死不休地打下去。
除此之外,朱溫稱帝后大肆誅殺自己的心腹故舊和元從中涓,導致梁軍中優秀的馬軍將領幾乎一掃而空,幾乎直接逼反了丁會、劉知俊。
在這些問題背后,朱溫還有著許多的問題。
朱溫個人的失敗,基本就是李存勖的先行版。
苛待自己的元從親舊和功臣宿將,導致朱友珪弒君輕易得手,并且禁軍竟然集體無動靜,這本身就是對現狀的縱容和默認。
只不過朱友珪并不是李嗣源,在統治集團內并無崇高的政治威信,唯一的統治法理僅僅是偽造的朱溫遺詔。
他本身也只是控鶴指揮使,論官爵比不上朱友文和朱友貞,論恩寵那更是被朱友文全方位吊打。
加之弒君上位,其皇位合法性大打折扣,根本壓不住一群跟隨朱溫數十年的功臣宿將,很快就被朱友貞聯合眾人顛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