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璩,你放肆!”
紫宸殿上,聽到高璩居然把河淮的事情比作成陳勝吳廣,路巖連忙將其諫言打斷,隨后向李漼作揖:
“你竟然敢將秦二世與陛下相比,你放肆!”
“陛下非秦二世,可朝中卻有閻樂!”
高璩冷哼,這讓路巖冷汗直冒。
閻樂可是幫助趙高欺騙秦二世,并親手解決秦二世的佞臣。
高璩未指他為趙高,是因為這容易引發北司不滿,但指他路巖為閻樂,這卻讓路巖心情忐忑起來。
他下意識看向皇帝,好在李漼并未把這件事鬧大,只是呵斥道:
“朕是要你們拿個章程出來,迅速將亂兵平定,而不是在這里爭吵不休!”
“陛下息怒……”
路巖與高璩二人連忙停止爭吵,而隊伍之中的王式也趁機作揖道:
“陛下,臣以為,賊寇數萬人屯兵通濟渠附近,為的就是威脅朝廷,希望朝廷派遣官員將其招安。”
“招安?”李漼咬緊牙關,竟然氣笑了。
“區區亂兵,不過聚眾些賊寇,便想要朕下旨將其招安?”
換做兩年前,大唐在西南被大禮壓著打的時候,李漼說不定會同意招安,草草解決此事。
不過如今西南有高駢坐鎮,朝中亦有大將,他自然不會同意招安這群亂兵。
“陛下,決不可招安賊寇!”
路巖眼見皇帝臉色不對,當即也跳出來表態道:
“今日有亂兵作亂,招撫盜寇數萬來威脅漕運便能逼得朝廷將其招安。”
“若是日后各鎮亂兵及盜寇有樣學樣,那漕運豈不是每次都要遭受盜寇威脅?”
“臣以為,當立即催促令狐使相率四鎮兵馬討平賊寇!”
路巖總算說了句實用的話,就連高璩也難得沒有將其打斷。
李漼見狀頷首,同時看向王式:“若四鎮陽奉陰違,又該如何?”
問題拋出,不等王式回答,站在他身旁的徐商便站出來作揖道:
“陛下可派監軍前往淮南,監督河淮諸鎮討擊亂兵。”
“倘若不成,屆時再選派他將也無不可。”
徐商昔日在山南東道擔任節度使,為了解決治下盜寇問題,專門組建了一支捕盜將所組成的兵馬。
大中年間幾次兵亂,他也是出人出力,如今的江西軍,便是他當初所派遣捕盜將訓練所成,自然是有圍剿盜寇經驗的。
因此面對徐商的建議,李漼也總算緩了一口氣,接著開口道:
“擬旨,以內侍楊復恭為河南東面討擊軍監軍,助其剿賊。”
“陛下英明……”
眼見皇帝終于決斷,眾人紛紛高呼英明,并不把王仙芝與龐勛的事情當成一回事。
李漼見狀緩了口氣,正準備結束常朝,卻見右拾遺劉鄴走出來作揖道:
“陛下,臣以為李德裕父子為相,有功于國。”
“李德裕父子自貶逐以來,親屬幾盡,生涯已空,宜贈一官。”
劉鄴突然提起李德裕,這讓許多經歷過牛李黨爭的官員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