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快開門!!”
長安東市,晨曦初露,卯時的城門剛剛打開,城內的百姓卻已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隨著“王龐兵亂”的消息傳入長安,漕運被切斷的噩耗也隨之傳遍大街小巷。
百姓們紛紛涌向各坊的糧鋪,試圖搶購糧食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糧價飛漲,但他們始終還是慢了一步。
“我家要六斗粟米!”
“我要五斗!”
“兩石!我要兩石!”
糧鋪前,百姓們爭先恐后地叫喊著,聲音中充滿了焦慮與絕望。
面對他們的焦急,糧鋪的伙計卻冷冷地站在門口,將寫有“斗米二百錢”的木牌插入粟米堆中,隨后高聲宣布道:
“不要搶不要搶,價格改了,現在是每斗二百錢!”
“什么?!”
“你們這不是搶錢嗎?!”
百姓們聞言,頓時炸開了鍋。
有人憤怒地指責糧鋪趁火打劫,有人則絕望地搖頭嘆息。
糧鋪的伙計卻毫不在意,冷冷地回應:“能買就買,不買就滾!”
在這長安城中,普通百姓賣賣力氣,一個月也不過掙得六七百錢。
如今一斗米便要二百錢,一個月的工錢只能買三斗米。
這點糧食,如何夠一家數口食用?
不少百姓頓時覺得天塌了,心中充滿了無助與絕望。
“這可怎么辦?一斗米二百錢,我們一家五口,這點米連半個月都撐不過去!”
“朝廷呢?朝廷不是有糧倉嗎?為什么不放糧平抑糧價?”
面對斗米二百錢的糧價,不少百姓只能寄希望于朝廷,但他們的期盼注定要落空。
漕運被切斷,洛陽與關中的糧食供應陷入癱瘓,朝廷的糧倉面對這樣的局面,也無法做到顧忌關中數百萬百姓。
百姓們惶恐不安,只能爭先奔走,哪怕只能尋到稍微便宜些的糧食也好。
在他們四處奔走時,長安東市糧鋪不遠處的馬車內,身穿蜀錦的兩名肥胖男子冷眼旁觀著這一切。
他們手中各自握著一份賬冊,上面記錄著今日糧價的漲幅。
“我看這糧價,還能再漲一漲。”
“漲太多了,恐怕會引起朝中官員的不滿。”
兩名富商在馬車中對話,但先開口的那名富商卻輕笑道:
“只要把北司和南衙打點好,又有什么不能漲的?”
“稍后你我各帶金銀糧食去北司和南衙那幾位內相、宰相府中走動走動,不怕賣不了糧食。”
“這能行嗎?”對面的富商面露遲疑,結果卻迎來對方的嗤笑。
“只要錢糧給夠,這群官員根本就不在意這群賤民的死活!”
談話間,兩名富商當即拍板,分別向北司的王宗實,南衙的路巖府上送去金銀糧食。
王宗實照單全收,路巖則是推脫幾分,寬慰他們說糧價飛漲乃時局所致,而非人力能阻止。
意思如表面那般,算是同意了他們抬高糧價的舉動,就是他不收錢糧的舉動讓不少富商不明所以。
但即便如此,長安及關中的糧價還是不可避免的漲了起來。
面對兩都糧價飛漲的結果,哪怕是不喜歡上朝的李漼都不免召開了常朝。
百官再度齊聚紫宸殿,而李漼高坐金臺之上,面上平靜,心里卻十分忐忑。
盡管已經有了對亂兵動手后所造成結果的準備,但事情真正發生時,他卻還是不可避免的忐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