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南蠻或許已經與吐蕃結盟,此番入寇,恐多年謀劃之結果,乃劉繼隆推波助瀾爾!”
鄭畋話音落下,三相之一的路巖便忍不住搖頭道:
“鄭侍郎此言頭頭是道,然南蠻勢大,如何會聽從劉繼隆之言?”
“再者,番賊入寇諸州,其中亦有松州。”
“松州經劉牧之治理,人口數萬眾,乃日后襲擾西川門戶。”
“若松州失陷,劉繼隆再無進入西川之法,且尚摩鄢必然坐大而難制。”
“更何況劉繼隆與朝廷互市糧食,若要驅使尚摩鄢入寇,何必便宜賣糧給朝廷?”
路巖說罷,當即看向李漼作揖:“陛下,臣以為,當下應該從山南西道調遣兵馬馳援西川,另探明東川、黔中、嶺西、安南等處可曾遭受南蠻入寇,若遇入寇,理應調遣諸鎮兵馬馳援。”
“陛下,臣附議……”
路巖據相位不過歲載,但由于蔣伸、裴休、畢諴三人先后辭官、病故,他便成了三相中資歷最老的人。
不少官員早就通過捐獻等手段,私下倒向他了,因此在他開口后,不少官員紛紛附和。
“陛下,臣彈劾同平章事路巖私下收受賄賂,且示意官員向其捐獻!!”
鄭畋眼見路巖竟然駁斥自己,當即脾氣上頭,將路巖與百官捐獻的事情捅了出來。
“荒謬!”
“鄭侍郎恐怕是建言不成而污蔑路相,以博直名!”
“沒想到鄭侍郎也有以博直名的時候……”
不少官員連忙指責、嘲諷鄭畋,反倒是被鄭畋指認的路巖老神在在。
李漼皺眉看向鄭畋:“有何證據?”
“殿上群臣,皆為人證!”鄭畋持著笏板掃視殿內百官,卻無一人站出來支持他。
李漼眼見廟堂上無人聲援鄭畋,當即擺手道:“可還有別的證據?”
“臣……”鄭畋緊握笏板,不知道該怎么說,李漼看向他的目光也漸漸生出厭煩。
眼見鄭畋半天都拿不出證據出來,李漼立馬擺手道:
“子虛烏有的事情便揭過,朕只想知道,該從何處調兵馳援西川,僅山南西道,是否兵馬過少?”
高璩眼看著鄭畋沒能拿出實質性證據,眼底不免閃過失望,隨后聽到皇帝詢問,高璩便站出來作揖道;
“山南西道的盧使相曾奏表過山南西道兵馬,以臣之見,最少能抽調五千兵馬馳援西川。”
“僅此兵馬,恐怕不足。”徐商沉默良久,眼下也適時插嘴道:
“不如調五千鳳翔兵馬南下西川,若是不敵,再抽調涇原、邠寧等鎮兵馬馳援也不遲。”
“臣附議!”路巖眼見徐商補充,當下也沒有爭功,而是果斷附議。
李漼見狀,目光掃視殿上,隨后又落到路巖身上:
“隴右是否與尚摩鄢作戰,此事需要驗明。”
“此外,如今漕運雖通,但一時半會無法兼濟兩都,隴右糧秣輸運斷不能停下。”
“臣領旨!”路巖畢恭畢敬應下,李漼見狀也起身走下了金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