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耶,我們要有自己的田了!”
“先別高興,萬一說了不算數怎么辦?”
“沒錯,如果不算數怎么辦?”
“是啊,再說了,若是軍將的親戚前來索要田地,那我們怎么辦?”
“直娘賊的,只要衙門給我均田,便是朝廷來了都搶不走我的田!”
“沒錯!只要給某家分田,誰都奪不走!”
提起分田,他們每個人都仿佛“活過來”了一般,不再如之前的畏手畏腳,瞻前顧后。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一處,而是出現在隴右將士收復的每個州縣中。
隴右的將士沒讓這些百姓擔心太久,而是在收復州縣的翌日便開始了登籍造冊,土地丈量。
在隴右對翼州、扶州諸縣進行登籍造冊、丈量土地的同時,身處茂州的尚摩鄢也沒有閑著。
“唏律律……”
茂州治所汶山縣城內,沒盧丹增率領百余精騎從西門走入城內。
破敗的城內并無太多百姓,而這主要是因為維州、翼州、茂州三州人口不多,哪怕是人口最多的茂州,舊的圖籍上也才一萬五千余口百姓。
在這其中,還有一小半是維西的番人,而這些番人大多都被尚摩鄢遷徙了。
尚摩鄢有自己的心思,六州固然要給劉繼隆,但他也清楚劉繼隆只在意六州之中的漢人,所以便將善于耕種的吐蕃人都遷往了維西的金城。
沒盧丹增去而復返的原因,也是因為番民遷徙結束而返回。
他馳馬來到了汶山縣衙,翻身下馬后走入衙門之中。
不多時,他便在中堂見到了獨自查看地圖的自家阿爸。
“阿爸,幾個州的番民都遷徙去維西了,不過我們這么做,節帥會不會不高興?”
沒盧丹增臉上浮現擔憂之色,可尚摩鄢卻道:“我了解劉繼隆,他更在意漢民。”
“這里有兩份消息,你先看看。”尚摩鄢拿起兩份撕開火漆后的書信遞給了沒盧丹增,沒盧丹增見狀接過翻看。
前者是隴右軍接管扶州、翼州后送來的書信,信中內容則是隴右都護府按照尚摩鄢他們提供的二州繩結,以五倍之數提供了充足的糧食在疊州。
糧食不日即將啟程送往磨禪城,接下來的路程則是需要交給多康吐蕃自己運送前往維西。
“我們在翼州和扶州留下了一萬五千多口人,這豈不是能獲得近八萬石糧食?”
沒盧丹增臉上浮現喜色,盡管他們剛剛從六州的唐軍手中獲得了近兩萬套甲胄和十余萬石糧食,但多康吐蕃的人口太多,這幾年的氣候也愈發怪異。
曾經能產出一百斤青稞的土地,如今只能產出九十多斤,產量一年比一年低。
盡管低的不明顯,可沒盧丹增還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對于部眾五十余萬的多康吐蕃來說,八萬石糧食,足夠少食谷物的他們吃大半年了。
“這點糧食不算什么,如果能攻下三關的其中一關,挺進西川腹地,那才能獲得更多的糧食。”
尚摩鄢示意他看第二份書信,沒盧丹增也連忙翻到第二份書信。
與前一封信內容不同,這封信沒有落款,但上面的內容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