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若是還要防備番賊和南蠻、北虜,那可用之兵,恐怕僅有十萬之數。”
“臣以為,眼下可派人詢問劉繼隆是否愿意歸還三州,即便其不愿歸還,也不可輕易開戰,而是應該等三川、京西北等鎮補充足夠兵馬,再開戰也不遲。”
西川一役,唐軍死傷近四萬眾,這對于大唐來說,已經是不小的損傷了。
鄭畋也從中看出了地方藩鎮的兵馬實力,所以不敢再輕言開戰。
李漼見他說的有理有據,當下微微皺眉,而一些不識局面的官員卻仍然在叫囂。
“京西北八鎮與三川兵馬雖然遭受折損,然禁軍十萬之眾,為何不能討平劉繼隆?”
“鄭侍郎未免有些助長藩鎮氣焰,滅朝廷威風了。”
“陛下,臣請命討平隴右……”
那些只有虛職的官員不斷煽動著李漼,好在李漼清楚禁軍的情況,所以并未答應下來,而是頷首道:
“既然如此,便以楊知溫為采訪使,親自走一趟隴右吧。”
“臣領旨……”
人群中的禮部侍郎楊知溫走出來作揖行禮,心中也松了口氣。
與此同時,李漼繼續道:“詔令東川節度使李福、西川節度使高駢、山南西道節度使王式招募兵馬,補足兵員。”
“臣領旨……”徐商與路巖作揖行禮,而此時卻見殿外有宦官走進來。
來人是內侍田允,而他也沒有停留,直接走上了金臺,并呈出了一篇奏表,同時在李漼耳邊耳語了幾句。
李漼的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難看下來,隨后打開奏表簡單看了幾眼后便說道:
“劉繼隆奏表朝廷,言番賊肆掠,鄰鎮難以節制,致使松州失陷。”
“眼下他已經率軍收復松州及文扶龍茂維翼等七州,番賊已被其驅逐維西。”
“此外……萬年縣縣令奏報,同平章事高璩病卒,朕欲追謚,諸卿以為如何?”
兩個消息不僅讓李漼臉色難看,也讓群臣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么。
“陛下,高璩生前與貪官、惡商人來往頻繁,臣建議不予追謚!”
眾人還未反應過來,便見一名官員站出來,反駁了皇帝想要追謚的想法。
眾人聞聲看去,這才發現是太常博士曹鄴。
面對曹鄴的這番話,李漼暗皺眉頭:“高璩生前有功,朕何以苛待功臣?”
“陛下若是真的要追謚,便以“刺”為謚吧!”曹鄴話術不改,這讓群臣先后倒吸了口涼氣。
“剌”是惡謚,如果真的以此追謚,那高璩估計死了都不得安寧。
“你……”李漼勃然大怒,但一想到這是在廟堂上,他還是壓下了脾氣。
“諸事以此前所定為準,散朝!”
話音落下,不待群臣詢問,他便起身走下金臺,而鴻臚寺卿也連忙唱禮:“散——”
“上千萬歲壽……”
在群臣的山呼萬歲間,李漼離開了紫宸殿,往咸寧宮乘輿而去。
他沒有定下新的宰相,也沒有說是否還要追謚高璩。
不過有的時候不表態便已經代表了其態度,因此群臣都漸漸升起了心思。
相較于他們試圖登臨相位的想法,此刻的路巖卻覺得精神氣爽,擔憂隱隱摻雜著些許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