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萬歲壽……”
一晃七日過去,新春已然過去,元宵則馬上到來。
在此之前,李漼接到了王式送來的奏表,翻閱過后,他便召來了南衙北司中的官員。
北司的齊元簡、亓元實、楊玄階、楊玄冀、西門季玄、楊公慶等人先后走入殿內。
在他們走入殿內后,南衙的徐商、路巖、于琮、王鐸等四人也緊隨其后走入了咸寧宮。
徐商、路巖為宰相,召他們前來并不奇怪,而于琮、王鐸則是屬于李漼正在考察的對象。
二人一個是新任戶部尚書,一個是禮部尚書,都是李漼備選的宰相。
當然,他最希望的是劉瞻擔任宰相,但由于劉瞻眼下還在宣武軍擔任節度使,因此他不得不暫時選一人來頂替高璩。
這么想著,李漼也收回了目光,將目光投向了北司這六人身上。
“這是王式寫給朕的奏表,諸卿各自傳閱吧……”
李漼話音落下,站在他旁邊的田允便接過了奏表,走下金臺將奏表傳遞。
一份奏表,先后經過十個人的手,內容也被眾人了然于胸。
饒是如此,其中不少人還是因為王式所需錢糧太多而略微皺眉。
待奏表被眾人閱覽而盡,身為樞密使的齊元簡便率先開口道:
“陛下,王式奏表之中所需兵馬錢糧,是否過于夸大?”
他的問題問出后,不少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李漼。
不是他們小題大做,而是王式所需兵馬錢糧確實太多了。
首先是預期說好的三川兵馬,山南西道二萬人、東川二萬人、西川三萬人。
除此之前,還有京西北八鎮的兵馬和禁軍兵馬。
但經過西川之役,王式也看清楚京西北八鎮和禁軍的虛實,因此王式調整了兵額,京西北八鎮只需要出兵四萬,禁軍出兵二萬即可。
來到這里,便已經動用了十三萬兵馬,但王式并未停下。
他希望從中原的宣武、忠武、義成、河中、昭義、河東等六鎮抽調二萬兵馬馳援關中。
除此之外,再效仿平定王守文之亂時作法,調動平夏拓跋部和代北的沙陀精騎進駐朔方,襲擾涼、蘭二州。
這前前后后所調遣的兵馬數量,最少也有十六萬,單說境外作戰的賞錢,每月便不下三十萬,更別提基本的軍餉和糧秣支出了。
即便只打上四五個月,也最少要消耗四百余萬貫錢糧,但從大唐過往討擊藩鎮的經驗來看,劉繼隆這種體量的藩鎮,最少也需要二三年時間才能將其討平。
如今朝廷雖然加稅一分于百姓,但每年所積存的錢糧不過二百萬貫,并且還有四百多萬貫積欠軍餉并未償還。
即便討平了隴右,得到了隴右的人口圖籍和絲路商道,大唐也需要減稅后消化三五年才能走出戰爭陰影。
更重要的是,王式還額外提出了派遣使者去招撫多康吐蕃,拉攏黠戛斯出兵等計策。
這些計策很好,但問題就是需要花錢,而此時的大唐錢糧有限,根本無法按照王式的計劃來討平隴右。
興許王式自己也清楚,所以他在獻策之后,依舊勸阻李漼不必著急討平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