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李漼在得知隴右每年的錢糧度支情況后,早已將隴右視為朝廷重振威望的轉機,更何況已經準備了這么久,若是不對隴右動兵,豈不是讓天下藩鎮看笑話?
正因如此,當齊元簡提出質疑后,李漼便沉穩道:
“討平隴右,自然要萬事俱備,所需錢糧兵馬也自然越多越好。”
李漼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但北司的齊元簡和南衙的路巖、于琮卻十分清楚。
“陛下,若是以此策討平隴右,即便馬到功成,也免不了積欠千萬軍餉,望陛下三思。”
于琮主動站出來開口,對李漼提醒了起來,而北司的齊元簡則是沉思片刻,不免想到了身處西川的高駢。
“陛下,臣以為不如派天使詢問西川節度使高駢,倒也可以看看高千里和王小年二人誰的策論更好。”
齊元簡和高駢不算熟悉,但二人畢竟都在王宗實手下當過差,他自然更傾向于自己人。
他的話也贏得了右神策軍中尉西門季玄和副使楊公慶的認可,只因為高駢雖然投靠王宗實,但他在右神策軍當過差,與二人也算相熟。
面對齊元簡的這番話,李漼目光看向南衙四位官員,徐商與路巖、于琮、王鐸四人面面相覷,最后紛紛點頭。
高駢此人家世復雜,不管是北司還是南衙,倒是極少有攻劾他的官員。
“既然如此,那便派天使詢問詢問高駢吧。”
李漼眼見眾人同意,這才頷首準許,但同時也說道:
“中原六鎮兵馬調遣暫且不提,但平夏部和代北的沙陀部還是早些調動才好。”
平夏部和沙陀部,雖然已經獲得了大唐的官職,但他們官職地位,只以守捉使的身份在代北和夏州游奕。
當地環境惡劣,時不時需要面對和韃靼、黨項的斗爭而時刻警惕備戰,因此兩方部眾驍勇善戰。
只要調撥些許甲胄,便能將其武裝起來。
若是能再保障其吃食,戰后給予些許錢帛,那無疑是極易驅使的兵馬。
相比較調動六鎮的耗費,調動平夏部和沙陀部卻并不難,耗費也不算太大。
群臣面面相覷,最后紛紛作揖附和:“陛下圣明……”
“好了,朕乏了,退下吧。”
三刻鐘不到,李漼便結束了常議,但北司南衙的官員臉色卻并不好看。
如今的局面如何,其實他們心里都清楚,只是都假裝不知道。
李漼為什么這么著急討平隴右,他們也十分清楚,但他們并不著急。
大唐頹勢已經顯露,可誰能保證會在自己手中傾覆呢?
只要不在自己手中傾覆,那事后無非換個王朝效忠罷了。
不管是劉家、楊家、李家還是司馬家,皇帝總歸需要他們幫忙治理天下的。
思緒間,幾人重整心情向外走去,而朝廷也派出了天使往西川趕去。
在朝廷行動的同時,身處隴右的劉繼隆也開始針對愈發濃重的硝煙做出了部署。
十四鎮兵馬已經是隴右能夠承受的極限,他并沒有擴軍,但卻調整了各鎮的兵力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