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想要干嘛?用沖車撞城墻?”
“成紀城墻可是有兩丈厚,他們用這個撞城墻?”
城頭緊急聚集起來的官軍看向城外的隴右軍,此時只感覺到了莫名其妙。
“不必管他們要干嘛,弓弩手準備,賊至一百二十步放弩箭,七十步射弓箭!”
城頭一名類似都將的將領開始吩咐,同時不忘鼓勵士氣。
“上邽縣距離此地不過百里,鎮中的援兵最多三日便能抵達此處,堅守三日足矣!!”
都將的話,確實讓這些平日里不精訓練的州兵提起了精神,士氣也漸漸高漲起來。
在他們的目光下,隴右軍的盾車走入了一百二十步范圍內,不足百名弩手開始射出弩矢,但由于隴右軍緊緊躲在盾車身后,加上盾車的擋板較高,故此難以干擾隴右軍步伐。
六十步的距離很快到來,一千州兵中的另外二百弓手開始以弓箭干擾隴右軍腳步。
不過這時隴右軍停下了腳步,開始舉盾列直陣于護城河北岸,后排的隴右軍則是皆結曲陣,以弓弩開始與官軍對射。
“嗶嗶——”
刺耳哨聲作響,除舉盾的戰鋒外,余下兩千下馬步兵皆以隊為單位,隨哨聲以箭矢還擊。
箭矢如蝗,瞬息間便把成紀縣那不足二丈高的馬道上的官軍壓制下去。
與此同時,哨聲再度響起,城外隴右軍主動讓出一條道,而那些民夫則是背負沙袋上前,開始鋪設道路。
不過兩丈寬的護城河,在一千民夫背上沙袋的填鋪下,很快便為隴右軍鋪設出了一條道路。
緊接著他們開始撤回本陣,不再參與前線戰斗。
百余名甲兵手持鋤頭、稿子很快將沙袋填出的道路鋪平。
“嗚嗚嗚——”
號角聲作響,作為戰鋒的三千步卒開始推動盾車過河。
五百人推動盾車,余下二千五百人以五十人為隊,在校尉、旅帥及隊正的指揮下,繼續以箭矢壓制城頭官軍。
“直娘賊,叛軍的弓弩怎么這么多?!”
“我看到了,他們每個人都有硬弓,其中最少有三成人有弩,還是擘張弩!”
躲在女墻背后的成紀官軍不斷討論著隴右軍的裝備,而此時城外的隴右本陣處,斛斯光也抖動馬韁上前詢問道:
“節帥,盾車過河了,現在可以派火器兵去炸塌城墻了吧?”
“小心些,若是炸不塌便撤回來。”劉繼隆提醒著。
斛斯光聞言作揖應下,隨后揮舞令旗,陣中百余名兵卒背負火藥包,馳馬向前線趕去。
高駢擔任秦隴刺史、天雄軍節度使時,會州還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因此高駢主要的防御方向是渭河沿線。
他選擇的辦法是將有限的資源,重點投入到武山、伏羌、上邽、秦嶺四個縣,以及撤回龍州的清水縣、安戎關。
這些城池關隘,基本都是夯土包磚,亦或者直接以石塊壘砌而成的堅固城池,以此保障天雄軍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
時光荏苒,那么多年過去,李承勛所依靠的,卻還是高駢留下的這道防線,對北邊的成紀縣和隴城視若無睹。
哪怕前番成紀縣遭受斛斯光率領的五千馬步兵威脅,李承勛的安排也不過是在斛斯光南下道路的狹窄處修筑營盤來抵擋。
因為他的不重視,成紀縣和隴城縣至今還是夯土結構。
對于隴右軍來說,夯土結構的城池,幾乎等于沒有城墻。
百余名馬步兵在距離城墻一百二十步外下馬,背負火藥包迅速上前。
在護城河對岸,兩千五百戰鋒以弓弩為其壓制城頭州兵,火器兵快速通過護城河,沖入了盾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