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朔方老卒調入,安破胡手中有精騎四千、馬步兵兩千。”
“王式幾次試探,但都被安破胡化解,這安破胡比您想的還要思索精細。”
“除此之外,我軍原本故道石堡處還有兩千戰兵老卒歸張武統轄,屆時只要我軍奪取壁壘,進取武山縣,張武便可率軍一千五百加入對武山縣的戰事。”
“南邊王鐸進攻成州,被陳靖崇和耿明二人設伏青陽峽,死傷近千人。”
“不過這王鐸也是個沉穩之人,雖然當時慌亂,但立馬穩住了三軍,率軍撤往了南邊的龍門鎮。”
“尚鐸羅和張昶倒是中規中矩,依舊堅守關隘,依托關隘殺敵。”
“北邊的曹茂也幾次率領剛訓練的輕騎去襲擾鹽州,鹽州朔方軍殘部不堪其擾。”
在高進達的解釋下,整個西境戰場的局勢宛若地圖呈現在劉繼隆眼前。
事實證明,嘴皮子厲害是沒有用的,至少就當下局面來說,平日里能說會道的張昶、尚鐸羅、厝本,以及被劉繼隆禁閉的李驥等人并無功過。
比較他們,反倒是平日里沉穩的陳靖崇及耿明能主動出擊,挫敗了山南西道官兵的入侵。
曹茂雖說在此前朔方之役中表現略差,但這畢竟是他第一次獨自領兵作戰。
吸取教訓后,他也知道該怎么獨立指揮三軍了,表現足夠稱道。
從整體來說,尚鐸羅等人的表現甚至還不如嶄露頭角的新人安破胡,以及在故道石堡抗住了官軍兩月強攻的張武。
“經過此事后,有些位置也該動一動了……”
劉繼隆心中默默想著,而此時其所率兵馬也來到了渭水北岸的水關。
水關東西長十余丈,高三丈,僅甬道便高二丈。
隨著關門打開,甬道后露出的是滔滔東流的渭水,以及橫亙渭水之上的鐵索橋。
鐵索橋長四十六丈,其中三十丈處于水面,橋寬一丈四尺,以十六根鐵索搭建并以鐵溝固定木板而成。
在劉繼隆指揮下,隴右大軍以團為單位開始過河。
校尉及旅帥、隊正、伙長的素質并不差,很快便指揮一團又一團的快速渡過鐵索橋。
待到全軍通過時,所用時間不過半個多時辰罷了。
大軍進入南岸的水關,接著便沿著渭水向東進軍。
一個時辰后,大軍接連通過第三道關隘,來到了第二道關隘。
第二道關隘背后是下場的地形,兩萬多民夫已經在此埋鍋造飯,而劉繼隆率軍到來后的第一條軍令就是令三軍休息吃飯。
第二道關隘距離第一道關隘僅有十里,劉繼隆準備一鼓作氣奪回第一重關隘。
正因如此,當將士們匆匆休息并吃飽喝足后,劉繼隆繼續下令三軍與民夫出關前進。
渭水河谷的風很大,吹得眾人衣袍鼓舞,旌旗獵獵。
一萬五千老卒率先出關,前方地勢變得開闊起來,而遠處的官軍塘騎也發現了他們出關的舉動,連忙調轉馬頭向第一重關隘撤去。
“不必追,讓他前去通報也無妨!”
不少將領試圖追擊,但都被劉繼隆喝止住了。
他的目光投向前方寬闊的河谷,大片渭水沖刷出來的平川呈現眼前。
這些平川被隴右經營為屯田,眼下長滿了粟與麥,再過幾日便能徹底成熟。
劉繼隆突襲第一重關隘,為的就是保下這數千畝作物。
“馬步兵出陣疾馳,先行突襲至第一重關隘城下,別讓他們有收割焚毀糧食的機會!”
“末將領命!”
劉繼隆一聲令下,已經出關的五千馬步兵瞬間在兩名都尉帶領下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