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雖然經歷了動亂,少說也有十幾萬人口。”
“不過我軍必須先拿下地勢平坦的西川,所以綿州八個縣里,只有昌明、巴西、龍安、神泉幾個縣是我們主攻方向。”
劉繼隆定下主攻方向,張武聽見劉繼隆開始暢聊如何作戰后,他才主動開口道:
“節帥,我軍在西川都督府還有不少兵馬,尤其是多康的番兵和番騎,是否應該先調兵馬來到此處,走江油關出關南下?”
張武話音落下,張昶這才臉色微變,連忙作揖道:“節帥,今早西川都督府傳來消息,故桃關丟失,但端源縣人口都轉移到汶山了。”
張昶這話說出,張武和斛斯光臉色驟變,二人都清楚故桃關對于西川都督府代表什么。
故桃關是西川門戶,也是西川都督府門戶,丟失三州,若是高駢趁勢奪取茂州和維州,那先前得來的十幾萬西川人口便會被高駢奪回了。
想到這里,二人立馬看向劉繼隆,劉繼隆卻沉穩道:“故桃關雖說堅固,卻也不是固若金湯。”
“高駢昔年就通過索勛這廝得到了歸義軍的投石機圖紙,尚摩鄢他們能依靠故桃關堅持四個多月也足夠了。”
“山南西道的事情,高駢估計已經知道,那他便更不可能去攻打茂州了。”
劉繼隆沉思片刻,腦中回溯巴蜀地形,片刻后才道:
“高駢眼下應該在集結兵馬,等待我軍主動進攻江油,與李福斗個死傷后,集結重兵與我軍交戰于涪江、雒水之間,以水網限制我軍。”
張武聽后,當即便提出建議:“節帥,高駢既然這么想,那不如令末將率兵進擊江油關,先拿下江油關和涪江以西的四個縣。”
“只要得到綿州的這四個縣和北邊的昌明縣,我軍完全可以依靠江水、地勢來和三川兵馬對峙下去。”
“我軍馬軍眾多,待到來年夏秋收糧時,整個三川都可成為我馬軍糧草供給之地,不必與高駢直接交鋒。”
張武提出的辦法,讓張昶和斛斯光不由頷首。
三川富庶,而隴右馬軍眾多,完全可以以快打慢,不斷劫掠三川來供給自身,削弱整個三川。
長此以往,高駢必然坐不住,只能主動出擊。
屆時怎么、在哪打,便是隴右說的算了。
只是面對這項建議,劉繼隆卻果斷搖頭否決。
“不,他要打便與他打,必須速戰速決!”
這么做,雖然是主動走入高駢圈套中,但他卻又不得不這么做的原因。
按照張武的辦法,必然能讓三川疲敝,最后輕易擊潰高駢本部兵馬,但高駢麾下也有一支精騎,屆時兩軍不斷交戰,即便擊破了高駢,整個三川的生產也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張武的提議在軍事上沒有問題,但在經濟和政治上有很大問題。
劉繼隆想要的,是一個生產完備,不需要消耗太多精力就能治理清楚的三川,而非百廢待舉的三川。
更何況,兩軍不斷交戰,屆時被劫掠了糧食的百姓又該怎么辦?
西川的人口,不僅決定了劉繼隆舉兵東進的后勤補給,還決定了日后進擊大禮,安定云貴的政策。
西川的人口越多,日后的云貴則越易安定。
高駢雖多謀,但劉繼隆卻并不忌憚他。
他想占據三川,劉繼隆也想,那就看看誰的手段更高,兵馬更強壯。
“傳令西川都督府,令沒盧丹增率番軍馳來江油,令尚鐸羅與辛讜等待捷報,伺機奪回故桃關!”
“末將領命!”
劉繼隆軍令下達,張昶果斷接令照辦,隨后便見劉繼隆看向張武:
“大軍好生休整,今日殺豬宰羊犒軍,明日午時開拔,后日黃昏抵達江油關即可。”
“末將領命!”張武作揖應下。
隨著劉繼隆結束安排,城外的隴右軍也扎好了營盤,開始入營休整。
與此同時,劉繼隆也走下了馬道,往州衙策馬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