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的,哨聲作響,上百名隴右將士紛紛沖出盾車,向北逃去。
“撤!”
已經熟悉隴右軍打法的東川軍連忙后撤,果然就在他們撤出不到三十步后,廢墟處再次沖起揚塵。
“轟——”
先后三次爆破的陣仗,讓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那處豁口。
揚塵漸漸散去,露出的是被完全炸塌,寬不足一丈的豁口。
“進!”
“咚咚咚……”
張武揮舞令旗,擂鼓車當即作響,號角聲也驟然被吹響。
“殺!!”
前軍五千步卒迅速反應過來,當即開始朝著豁口沖去。
“三軍上前結直陣,守住豁口!”
連續幾次爆破下,李福終于來到了前線接手指揮。
他令李珣上城墻弓弩招呼叛軍,自己率領八千多步卒頂在豁口及兩側,以戰陣擋住豁口。
長槍在前,弓弩居中,跳蕩居后……
八千東川軍就這樣駐扎此處,而沖過壕橋的隴右軍也當即結陣為銳,以步槊長槍在前,弓弩居中,跳蕩居后,另有奇兵策應。
十分的步弓裝備率在此時終于發揮起來,即便仰射也能壓制住城頭官軍。
弓手仰射,跳蕩與弩手用擘張弩精準瞄準女墻豁口射擊,后方奇兵又以威力更大,距離更遠的長弓弩遠射。
四千多名隴右將士盡皆化作弓弩手,不斷壓制著城頭的東川軍,而豁口處的一千人則是被編為戰鋒隊。
能交鋒者結陣交鋒,余下盡皆以弓弩招呼豁口內東川步卒。
東川軍的長槍刺出,隴右軍的戰鋒當即以長槍與對方碰撞交纏,而手持步槊或陌刀的隴右軍則是趁機劈砍東川軍的長槍。
待對方長槍被斬斷,當即欺身上前,不給對方更換長兵的時間,逼近對方,逼得對方后退。
如若不后退,便以長槍刺殺,趁機殺死一批隊頭。
兩方廝殺仍在繼續,隴右軍開始不斷擠入關內,而馬道上的東川兵也曾試圖拋下石脂來焚燒豁口,使隴右軍不得入。
不過他們往往一露面,便被戰鋒隊中的長弓弩盯上。
四尺長的長弓弩,能配備小型鑿子箭,在二十步內射穿一重扎甲,亦或者在二百步外射殺敵人,堪稱消耗絞車弩。
如此威力,所消耗人力也自然不少,因此需要兩人一同發力,才能為長弓弩上弦。
但正因如此,配備小型鑿子箭的長弓弩,可以很輕易的射殺二十步以內的甲兵。
無數東川兵被射死,余下的東川兵則是根本不敢上前。
駐扎此處的東川軍雖有一萬二千,但披甲卻達不到十分,而是只有八分。
前番攻城時,東川軍便死傷了不少,如今又有八千兵馬列陣關內,關上僅有不足五百的甲兵,余下都是僅胸甲的輕兵。
眼看甲兵上前就死,一時間根本無人敢于上前。
李福在后方見此情況,當即分兵一千沖上城頭,將所有石脂裝車推動,準備直接阻斷那處唯一可通入關內的豁口。
只是李福的反應很快,但張武反應卻更快。
“敵襲!!”
“殺!”
當喊殺聲突然響起,馬道上的東川兵這才發現,竟然有隴右軍沿著前番沒有被燒塌的呂公車攻上了城頭,且已經有不少于一隊兵馬駐扎在了那輛未被焚毀干凈的呂公車處。
“給我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