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鴻臚寺卿恭敬作揖,金臺上的李漼也將奏表遞給了田允,由田允走下金臺將奏表遞給鴻臚寺卿。
接過奏表后,鴻臚寺卿當即便開始誦讀。
“丙午,叛將斛斯光率精騎千余出木盤關窺我陣;臣自率精騎三百,徑沖其陣,引弓騎射,勇矢下如注。”
“斛斯光失色墮馬,賊騎死者相枕藉,斛斯光罵其麾下,遂遠遁木盤關,臣收兵營于四水川,所部殺賊騎六百余……”
一份奏表讀完,群臣便都知曉了這份捷報是李承勛派人送來的捷報。
不等他們反應,鴻臚寺卿繼續讀起了另一份捷報。
“己巳,我師駐龍門關,繼隆率軍走成州而下,前鋒已至關前。其軍數萬眾,自南北亙十數里,列陣于關前,開合數四,臣疑不敢進,駐城關……”
“時至午時,賊眾踴躍爭奮,繼隆又以方術引天雷擊關,關崩而叛將張武、斛斯光舉兵來攻交戰,不利。”
“繼隆以馬步齊進,乃令叛將斛斯光率秋千騎沖我師中堅,死傷甚眾,遂退往積草嶺……”
“斛斯光引數千騎追至,我師交合百戰,走入積草嶺……”
鴻臚寺卿越覺得不對勁,群臣也是越聽越覺得不對勁。
前幾日斛斯光還在隴山與李承勛交戰,怎么這才幾日時間,突然就殺到成州大放異彩了?
一時間,但凡反應過來的大臣都知道了皇帝此舉為何。
不等其它大臣反應過來,李漼卻冷哼道:
“朕真不知道,隴右的叛軍是否學了諸多方術,亦或者神仙下凡。”
“幾日時間,數萬大軍疾走八百余里,又是引雷,又是神行……”
“原來朝廷的兵馬,竟然是在與神仙交鋒,難怪屢戰屢敗!”
李漼在陰陽李承勛報假消息,但群臣聽后卻不得不紛紛躬身:“陛下息怒……”
“陛下,臣以為,天雄軍節度使李承勛謊報軍情,理應貶官他處。”
“陛下,臣附議……”
群臣紛紛表態,李漼見狀看向徐商:“徐相以為如何?”
徐商見狀,連忙回禮作揖道:“臣以為,李承勛謊報軍情,理應奪職。”
“但念其昔年討賊有功,不如貶至容管經略?”
徐商試探著詢問,而李漼也沒想過將李承勛奪職,畢竟他手上還有近三萬兵馬,貶往嶺南道的容管地區已經不錯了。
“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給徐相來做吧。”
“臣領旨……”
徐商恭敬退下,李漼則是繼續道:“河淮討賊,為何久久無功?”
“回陛下。”于琮走出來作揖道:“魏博兵馬還在宋州,并未離去。”
“何全皞請表,稱軍中將士正等朝廷犒軍,所朝廷犒軍,則大軍遂走。”
“劉使相亦請表朝廷犒軍,以免節外生枝……”
于琮的話,令李漼青筋暴起。
在他看來,魏博兵馬連個黃巢都打不過,反被殺傷二千余,實在無功。
若是以往,估計不用朝廷開口,魏博的兵馬自己就灰溜溜回魏博鎮去了。
如今這群魏博兵馬敢于威脅朝廷,不就是覺得朝廷在西境接連大敗,所以才敢于跋扈。
想到這里,李漼下意識就想要出兵討平魏博這群亂兵。
只是理智告訴他,大唐已經經不起折騰了,所以李漼深吸口氣后質問道:“他們要朝廷如何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