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是得先擊敗高駢,然后再拿下三川。
“河西的軍隊,如今到哪了?”
劉繼隆緩緩開口,李陽春聞言作揖:“河西七千兵馬,眼下已經抵達朔方。”
劉繼隆聞言頷首,隨即安排道:“派河西兵馬南下駐守蕭關、秦州,調蕭關的兩千精騎南下。”
“我們的糧食還夠吃三個月,三個月內,攻破高駢!”
劉繼隆將毛筆放下,目光看向李陽春。
李陽春見狀作揖:“末將領命!”
他轉身走出中堂,而前線的騎兵交鋒也在隨著時間不斷進行。
漢州的百姓因為戰亂而逃亡,有的選擇南逃,有的選擇北逃。
高駢得知后,下令驅趕這些百姓北上,以此來逼迫劉繼隆盡早決戰。
劉繼隆倒是并不慌張,對于北逃的百姓照單全收,并令人發放糧食、粗布和干柳絮,幫助流民渡過寒冬。
十天過去,蕭關南調的兩千騎兵抵達綿州,劉繼隆當即開始下令。
張昶回調巴西,率傷兵八百,步卒兩千,番卒三千駐扎綿州一關六城。
劉繼隆率兩千精騎趕赴前線神泉縣,集結張武、斛斯光麾下三千精騎,沒盧丹增麾下五千番騎和七千番卒,以及耿明麾下的三千馬步兵和九千漢卒。
臘月初五,三軍集結綿州神泉縣外,合計一萬漢番精騎,一萬九千馬步兵兵卒。
“窸窸窣窣……”
時值正午,但寒風吹來,卻吹得不少兵卒瑟瑟發抖。
西北的冬風干燥而猛烈,好似刀子在臉上刮劃。
劍南道的東風卻如冷水,吹到臉上不痛不癢,但卻會鉆到衣裳里,凍得人不斷發抖。
近三萬大軍和兩萬民夫在內江水北部扎營,篝火點燃了一處又一處,卻還是無法驅散那寒意。
“節帥,這天氣還是有些冷,不如等開春再動兵吧。”
軍營內,眾多將領跟隨著劉繼隆,同時忍不住開口勸解。
劉繼隆聽后停下腳步,看向他們道:“待到開春,我們便沒有多少時間了。”
“此次南下,水土不服而患病者甚少,便是因為冬季緣故。”
“若是等到開春,不久轉夏,屆時水土不服而患病者必然變多,我軍也將不戰而敗。”
他話音落下,隨后轉身繼續向牙帳走去。
一路上可以看見無數身穿戰襖,搭建帳篷或搬運東西的兵卒,他們見到劉繼隆,紛紛作揖行禮。
劉繼隆頷首回應,不多時來到牙帳,而牙帳內擺著三個火盆,使得帳內緩和了不少。
他摘下頭盔放在盔甲架上,隨后回頭看向帳內那擺在地上的沙盤。
諸將跟在他身后,劉繼隆拿著木棍指點道:
“三川酷熱,故此我們必須在入夏前擊敗高駢。”
“我們現在在內江水北部,向南分別還會遭遇綿水、雒水、雁水、蒙水的阻礙,才能抵達成都。”
“雁水以北的水網不算多,主要就是這幾條大水,但經過雁水后,南邊就是密集的水網,我們的馬軍在這里,必然會遭受限制。”
“高駢把軍隊擺在什邡,什邡北部就是雒水,南邊還有雁水和蒙水。”
“他看似要在什邡與我們決戰,但等我軍南下,他必然會撤軍,撤到蒙水后方。”
劉繼隆簡單描述了一下成都平原的水文情況,又說出了高駢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