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
劉瞻不停叫好,隨后看向李國昌和李克用父子:“德興放心,老夫定會向朝廷為你父子表功。”
話音落下,劉瞻又看向蕭鄴:“啟之兄放心,此功勞某不會獨享,乃宣武、沙陀與荊南三方功勞!”
“如此甚好,多謝幾之分功。”蕭鄴作揖回禮,劉瞻則是同樣作揖。
“使相……”李國昌見狀,當即將畢師鐸的事情給說了出來,劉瞻聞言皺眉,心里自然看不上畢師鐸這種背主之人。
不過如今賊寇未平,若是能以畢師鐸為榜樣,策反黃巢身邊的人,那倒是一件妙事。
“此人暫且圈禁起來,待朝廷旨意下達,再處置也不遲。”
劉瞻話音落下,隨后便對蕭鄴道:“某現在便去寫奏表,今日這黃賊出兵,雖說未救得王賊,卻也足以說明黃賊所圖不淺,不然不會出兵求援王賊。”
“黃賊的軍情,還得啟之兄多派人打探才行。”
“好說、好說。”蕭鄴作揖回禮,他還指望著自己憑借此次功績,重回長安呢。
雖說西線的劉繼隆把事情鬧得很大,但只要中原匪患平定,朝廷舉全力西進,還是能收復失地的。
在他這么想的同時,劉瞻便在衙門正堂寫下了奏表,不多時便派快馬送往了長安。
消息送抵長安時,距離除夕還有三日,但李漼仍舊高興的在宣政殿召開了一場大朝會。
在京上千官員紛紛來到宣政殿外,依照次序上朝入班。
待到所有人入班后,李漼才走上了宣政殿的金臺,在眾人唱禮下抬手,隨后見群臣跪坐席上。
“今日政務,宣武四鎮節度使、同平章事劉瞻奏表,其麾下沙陀軍李國昌、李克用等部在荊南軍的幫助下,于漢陽大破王仙芝,殺賊萬余。”
“李國昌父子追斬仙芝至黃坡,王仙芝麾下部將畢師鐸殺王仙芝,獻首于李國昌父子。”
“時黃賊率軍出城,被李國昌父子擊退后撤回黃坡。”
李漼高高興興的將王仙芝被斬的大捷說出,群臣不免振奮起來。
“陛下,我軍既然已經討平龐勛與王仙芝,眼下也應該討平黃巢了!”
“陛下,黃巢盤踞蘄州、黃州等四州近半載,若再不出兵討平,恐勢將成。”
“陛下,黃賊理應討平,但康使君所率兵馬還未進入淮南道,且劉使相兵馬疲敝,理應休整,待兩師匯合再討平也不遲。”
“陛下……”
一時間,宣政殿上盡是建議。
李漼見此場景,心中也十分高興,畢竟只要再收拾干凈黃巢,那他就能集結全力去對付劉繼隆了。
過去半個月時間里,三川不斷丟失土地,直至五日前,三川的敗報才終于停止。
如今劉繼隆占據三川二府二十九州,若是不能盡快討平中原匪患,集結力量對付劉繼隆,那關中遲早陷入危局,李漼不得不防,不得不怕。
現在好了,中原三大寇只剩黃巢一人,待康承訓大軍南下,也差不多該討平這黃巢了。
“諸卿所說皆有道理,朕已經決定,加授劉瞻為河南、淮南、山南東道、江南西道等諸道行營使,鹽鐵轉運使。”
“望劉相勿要辜負朕的用心,盡早平賊。”
“此外,山南東道節度使蕭鄴有功,朕不會忘記,待討平黃賊再擢賞也不遲。”
“至于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忠心為國,朕欲擢授李國昌為振武軍節度使,待中原戰事結束,再北上接任。”
李漼話音落下,群臣紛紛作揖,高呼圣明。
見狀,李漼也趁勢說道:“高駢請表左兵馬使張璘為東川節度使,梁纘為黔中道觀察使,王重任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另請朝廷發錢帛二百萬,走夔門入蜀,以求練兵十萬,諸卿以為如何?”
聞言,殿內群臣紛紛安靜下來,似乎在沉思此舉會不會導致高駢對諸道影響太深。
只是想到高駢現在所面對前后夾擊的局面后,作為宰相的徐商也走出來作揖道:“陛下,臣以為高千里奏表情有可原,理應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