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隆暗自吐槽,隨后繼續翻看,然后就見到了他這一脈先投靠袁紹、再投靠曹操,然后投靠司馬家,在晉朝混了個聊城縣令。
結果好景不長,五胡亂華的局面下,舉家南逃襄陽,在山都縣擔任負責水利的水曹。
前秦南下后,本家又逃到長沙郡,在當地繼續擔任微末小吏。
繁衍幾十年后,隨著劉宋建立,得貴人門蔭舉薦而擔任軍主(編制二千人),隨劉裕北征,事后在上洛郡(商洛)駐扎并繁衍。
后來北魏南下,吞并上洛郡,本家投入北魏,被遷徙到了關中。
再往后近二百年時間里,基本都在關中擔任微末小吏,偶爾出個縣令,卻又因為分家而繼續平淡。
待到貞觀年間,隨軍西征后在涼州安家。
吐蕃入侵后,一路退往西邊,在瓜州被俘為奴。
【江生興業,興業生步可,步可生繼隆,繼隆……】
小半個時辰過后,劉繼隆算是看完了這本所謂的《漢梁孝王世家譜系》。
“真按照這上面這么說,某豈不是劉邦三十九代孫?”
劉繼隆將文冊放在了桌上,沒有繼續再丟到地上,而李商隱見狀也頷首道:“確實如此。”
李商隱以為劉繼隆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不曾想劉繼隆搖頭道:“可某未曾聽聞家中阿耶或耶耶說過。”
“或許是……”李商隱還想繼續說下去,劉繼隆卻擺手道:
“此事日后不必再說,你退下吧。”
李商隱見狀欲言又止,最后還是無奈嘆氣作揖離去。
眼見他離去,劉繼隆則是隨手將這本所謂的《漢梁孝王世家譜系》丟到了書架一角,隨后回到了榻上休息,腦中想著如何對付黠戛斯和鄭畋的這十九萬兵馬。
接下來幾日,他不是與李商隱出城查看西川的分地事宜,就是去看百姓的情況。
事實證明,隨著都督府宣布取消所有雜稅,改雜稅并入田稅,依田收稅后,西川百姓的臉上肉眼可見的多出了笑容。
隴右南下的那六千多官吏,在經過近月的宣傳和行動后,三川的百姓們也知道了重新登記造冊關乎之后的分地政策,紛紛將自家隱匿的人口匯報出來。
那些世家豪強見到了劉繼隆血腥鎮壓的手段,又看見劉繼隆完全不需要他們幫忙治理三川后,當即也不敢隱匿人口,生怕被劉繼隆找到把柄,趁機鎮壓。
在這樣的環境下,哪怕許多逃入山林的百姓,也在平日的下山采買物資中了解到了都督府的政策,紛紛舉家走出深山,返回了原籍。
六千六百名官吏在三川各地丈量土地,登籍造冊人口,百姓也踴躍幫忙。
分到土地的百姓,激動的跪在自家田地里,抓著土就放到了嘴里,一臉享受。
這些昔日世家豪強和宦官軍將的土地,此刻都成了他們賴以傳家生活的土地。
如果說此刻誰最怕朝廷打回來,那一定不是隴右的將士,而是分到土地的百姓。
春耕過后,不少膽大的百姓,甚至自己撐船去到長江(岷江)南岸,為隴右軍打探西川軍的消息。
正因如此,在臨行之前,劉繼隆便知道了高駢麾下三川各軍的旌旗中,多了面“渤海”的旌旗。
“唏律律……”
二月初六,成都城北的太玄門、清遠橋外的北市集鎮,可謂熱鬧。
集鎮的主道寬十丈,此刻正有數千精騎分列道路兩旁,前后三排,留出三丈官道。
百姓都擠在騎兵身后的街巷道路上,探出頭,眼巴巴的看著清遠橋方向。
相比較一個多月前,此刻的他們,在穿戴方面雖然并未有太大的改變,但整個人的精氣神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成都府境內的土地丈量、戶籍造冊,土地均分的政策已經施行并完成。
境內三百三十多萬畝耕地,除成都城內剩余十幾家世家豪強的六十多萬畝土地只是被丈量登籍外,余下二百七十多萬畝土地,基本都重新分配到了成都府百姓的手中。
清脆的馬蹄聲從清遠橋方向響起,劉繼隆身穿扎甲走在隊伍最前面,身后跟著李商隱與張武二人,還有百余精騎跟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