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覺得,理應在這件事上慎重,亦或者定下數額,規定每戶能借多少,避免掏空府庫。”
免費借糧給百姓開墾荒地,這是歷朝歷代少有的政策,通常存在于朝廷開創之初,正值百廢待興之際。
例如漢初、唐初和后來的明初都是如此操作,不僅免費借糧,還借出農具甚至耕牛。
這是恢復生產最快的辦法和政策,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統治者都將百姓視作“人”。
有的朝廷開國之初不僅不借糧給百姓開荒,還要想方設法從百姓手中拿取糧食。
如劉繼隆這種,大規模的免費借出糧食、農具和耕牛,甚至還派地方衙門出錢出糧,讓百姓出力來為百姓自己修繕屋舍的,簡直是鳳毛麟角。
面對崔恕的這番話,劉繼隆也頷首先認可,接著才提出意見。
“你說的不無道理,不過三川之地自朝廷與南蠻開戰后,百姓便過得尤為疾苦,許多土地拋荒嚴重,復墾并不困難。”
“借糧之事,可令三川各州縣衙門派出官吏,與百姓圈定開墾土地,視土地情況來定下借糧多少,多久償還。”
對于已經開墾過而拋荒的土地,這種土地的復墾并不困難,只需要耗費幾個月的心力,把雜草解決,重新松土就能恢復生產。
相比較直接開墾野地還需要等三年才能達到普通耕地的產量來說,復墾荒地,無疑省下了太多時間。
“漢王英明……”
崔恕適當拍了拍馬屁,劉繼隆也沒有說什么,只是吩咐道:
“若以三川舊籍來算,都護府治下人口近四百六十萬口,耕地三千七百余萬畝。”
“如今降低了稅率,但三川土地比隴右更為高產,畝產二三百斤實屬常態,所征收的田賦也絕不會少。”
“此并不足以高興,且需記住是天下動蕩,無奈盤剝之舉。”
“若是能保障太平,實不該收取如此高的賦稅。”
三成五的稅率,確實能將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架不住貨比貨。
此刻的大唐明面稅率在一成半,收到百姓頭上卻在四成多,甚至少數地方能達到五成。
隴右三成五的稅率,雖說負擔也足夠重,但比起大唐來說就不算什么了。
思緒間,劉繼隆帶著崔恕往狄道城趕去,但他今日并不著急前往衙門,而是在各坊轉了轉。
不少人認出了他,張了張嘴,欲言又止后還是沒能說出什么,只是躬身作揖。
對此,劉繼隆心知肚明,情緒略微低沉起來。
近一年的戰事,不少父母失去了孩子,不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打仗確實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但于劉繼隆而言,他更清楚不打仗的后果是什么。
他若是軟弱了,那這天下便會陷入歷史的循環。
五代的亂象仍將出現,那是人吃人的亂象,比之現在更為混亂。
提前結束這樣的局面,才是對百姓最大的負責。
用幾年的戰亂,換二百三百年的太平,用幾萬人的性命換幾百上千萬人的性命,這是劉繼隆該做的事情。
“回去吧。”
劉繼隆開口提醒,隨后帶著崔恕返回了都護府衙門。
在他面對隴右百姓那復雜情緒的同時,距離他千里之外的李漼卻因為黠戛斯的助兵,加上王仙芝與龐勛被平定的消息而飄飄然了起來。
咸寧宮內,數百伶人樂師正在表演,靡靡之音遠傳甚廣。
南衙的徐商、路巖、于琮及北司的亓元實、齊元簡、西門季玄和楊玄階等七人分坐殿上,各有心思。
比較他們,李漼卻真真切切的在享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