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正常收取田賦,同時監督民夫將當地百姓不愿領取的那部分糧食押往像里社倉。
人非圣賢,其中他們自然也需要吃喝,而這部分雖然在衙門內明令禁止,但觸犯的人也不少。
劉繼隆、韓正可心知肚明,但他們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跟圣人一樣,沒有自己的小心思。
只要他們別太出格,劉繼隆也不準備讓韓正可追究他們這些小事。
酒足飯飽,這些吏員與下鄉的官員開始統計每個鄉的糧食,接著請調漢軍,以每日五錢的工價征募民夫,將糧食運往了各縣的官倉。
“這漢軍真好,不僅給我們留了糧食,干活還給工錢。”
“對啊,聽說日后沒有徭役了,干活都給工錢。”
“這算什么,我王白直說,等秋收結束后,衙門就要開始分田了。”
“你這混廝,莫要胡說……”
“你這狗輩,我耗費那么多力氣得來的消息,說與你聽,你還不信。”
“你且瞧著,等秋收結束,衙門必然要分田!”
關中各縣的官道上,無數民夫都在討論著當今衙門的變化,而許多得知即將分田的人,也將自己所知的消息告訴了身邊親近之人。
一傳十、十傳百,關中之地不少百姓都知道了秋收結束后,衙門即將開始分田的消息。
有的人相信,因為漢軍確實與曾經的衙門不一樣。
更多的人不相信,他們不相信高高在上的官耶,會將好好的土地,分給他們這群泥腿子。
只是不管他們信不信,均分土地的政令已然下達,只等秋收結束。
時間在不斷向前,對于漢軍治下的百姓來說,他們肩頭的擔子變輕了許多。
可是對于洛陽的百姓來說,他們的生活不僅沒有因為天子東遷而變好,反而越來越差……
“咳咳咳……”
十月初,坐在洛陽宮城三大殿之一貞觀殿內,李漼看著手中奏表,略微感到了幾分輕松。
他抬頭看去,只見路巖、于琮和亓元實、齊元簡、楊玄階、西門季玄六人站在他面前,恭敬等待他開口。
李漼飲下一口蜂蜜水,感覺舒服些后,便拿起奏表對六人說道:
“高千里此役雖未能收復失地,卻也是朝廷對叛軍鮮少獲勝的幾次。”
“此外,他所救四萬余百姓,亦是朕之赤子,傳旨給高千里,著其好好安置百姓,不可苛待。”
“若有機會,定要趁機收復三川失地,不可繼續使百姓受難……”
李漼侃侃而談,卻不想想洛陽城外,那些遭受饑荒而餓死路邊的百姓。
“陛下,河淮兩道饑民數十萬,兩道官員乞請賑濟災民……”
于琮聽到李漼說起了百姓,當下也不得不站出來作揖稟告。
李漼聽后微皺眉頭,目光看向了亓元實和齊元簡:“神策軍的兵冊,是否交與戶部、度支了?”
“回稟陛下,今早已經交與。”
齊元簡不緊不慢回答,同時作揖道:“神策軍中,尚有兵卒五萬二千四百六十七人,所需錢糧不少于二百五十萬貫錢帛……”
齊元簡倒是睜眼說瞎話的好手,說起謊話來,臉不紅心不跳。
只可惜李漼憑著陜虢、東畿等處兵馬,已經不再像昔日長安那般時耳聾眼瞎。
憑他所了解到的消息,如今的神策軍連兩萬人都湊不齊,何來的五萬多兵馬?
多出來的兵額和軍餉,無非是拿來滿足這群人貪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