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劉繼隆便想到了身處西域的張淮深,不免問道:“這次要送往西域的人口有多少?”
見劉繼隆詢問,高進達也解釋道:“暫且沒有定下送往西域的人口。”
“半月前,張節帥令酒居延轉達,河西及安西、北庭等處,自接收了三川和諸道的七萬多降兵后,糧草已然不足。”
“故此,往河西和安西輸送人口之事,暫且停罷。”
高進達說罷,他臉上也不免浮現笑意:“昔年某在沙洲時,恨不得朝廷能從關中遷徙十數萬漢人前往河西,充實河西人口。”
“如今您才遷徙了七萬漢口過去,張節帥便已經承受不住了。”
“哈哈哈……”劉繼隆聞言也爽朗笑道:
“既然如此,那這次的俘兵與作亂的惡少、坊棍及權貴世家,盡皆發配豐州、勝州去吧。”
“好!”高進達先應下,接著又說到:“這批人共有九萬七千余人,若是直接押送而去,當地官倉糧食定然不夠吃。”
“不如派遣兵馬,以這批人為民夫,從關中押送五十萬石糧食北上豐州、勝州?”
“起運五十萬石,能運抵多少?”劉繼隆詢問起來。
高進達不假思索道:“若是運抵勝州,差不多需要走三個月,路上人吃馬嚼,應該還能運抵三十萬石。”
“若是運抵豐州,差不多能運抵二十五萬石。”
“某以為,勝州靠近河東,日后我軍必然要走勝州進擊代北,故此可遷徙五萬口至勝州,留糧二十萬石。”
“剩余遷徙豐州,另外再從靈州、鹽州、蘭州、會州、涼州等處調二十萬石糧食前往豐州。”
“這些糧食,足夠他們吃到來年三月。”
“當地拋荒田地很多,極易恢復生產,來年他們差不多就能復墾土地,解決三成口糧的問題。”
“明年入冬前,再起運七十萬石糧食北上,后年他們也差不多能恢復生產了。”
高進達說罷,劉繼隆也頷首表示認可,隨即吩咐道:“這件事交給你操辦。”
“西域那邊,差不多也有近四十萬人口了,我漢家口數占據六成,加上淮深正值鼎盛年華,往后三十年都不用擔心。”
歷史上張淮深只活到了五十九歲,但那是因為被索勛和他侄子、兒子背刺而死。
如果無災無病,張淮深估計能像張議潮、張議潭那樣活到七十幾。
“殿下,某以為,您與河西還有許多事情尚未處理……”
高進達眼見劉繼隆高興,當即便小心翼翼的準備提出建議。
劉繼隆見他小心翼翼,不免生起好奇心:“何事?”
“您是否考慮過,如何處理河西與安西北庭的問題?”
高進達提出這個問題,劉繼隆聞言松了口氣的同時,也不免頭疼起來。
他扶持張淮深,最開始為的是保障自己后方安全,同時能在危難時得到助力。
如今張淮深將河西歸義軍的勢力擴張變大,并且也改旗易幟,表達了他愿意歸屬劉繼隆麾下。
只是張淮深畢竟性子驕傲,他同意河西歸義軍隸屬漢軍,但在奏表中,卻仍舊與劉繼隆平等交談。
以劉繼隆和張淮深的關系,這樣自然沒有什么,但二人終究會塵歸塵,土歸土。
他們可以這么做,但子孫卻不能這樣。
想到這里,劉繼隆看向高進達:“你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