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頻頓了頓,給予了劉繼隆思考的時間,隨后才接著道:
“如今關中六十二處堰堤水渠已然荒廢,三十八處淤堵,即將荒廢,唯有二十處尚能運轉。”
“以水部同僚商議計算,若是能將這一百二十處河渠堰堤重新修葺清理,則關中四百余萬畝荒地將得到灌溉,可輕松復墾。”
“此外,經過清淤和修葺過后,原本灌溉的八百余萬畝水澆田,最少能提升二三斗的產量。”
“只是想要修葺清理這一百二十處堰堤水渠,耗費恐不下千萬,動用人力亦不少三十萬。”
李頻將他們探查所得盡數交代,劉繼隆聞言則是忍不住暗罵唐玄宗這老貨。
但凡他微操少些,安史之亂早就平定了,哪里會引起后來那么大動靜。
拋荒四百余萬畝,劉繼隆都不知道這些年的大唐皇帝在干嘛。
“河渠堰堤皆要修葺清理,先清理最為重要,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
劉繼隆說出自己的建議,同時看向高進達道:“近來府庫不是積攢了些錢糧嗎?能調撥多少給水部?”
高進達略微思索,接著作揖道:“可撥錢三十萬貫,糧五十萬石。”
“待到夏收過后,應該還能撥出不少于五十貫和七十萬石糧食。”
劉繼隆頷首,目光看向李頻:“這些錢糧盡數調撥水部,在秋收之前,能修葺多少水渠堰堤?”
李頻似乎將所有數據都記在腦子里了,所以劉繼隆開口詢問后,他不假思索道:“至少能恢復整個龍首渠,保障原本灌溉的三百萬畝耕地,同時恢復百萬畝拋荒田地。”
“好!”劉繼隆沒有著急,稱贊過后便示意李頻坐下。
待到李頻與劉繼隆說完了水部的事情,崔恕這才開口作揖道:“殿下,多康尚摩鄢來信,請求交易糧草四十萬石。”
“他們準備了兩千匹上等軍馬,五千匹中等乘馬,另外還有七萬多頭牛和十萬只羊。”
崔恕話音落下,但面對尚摩鄢的求援,劉繼隆不禁詢問:“前年我們撥了四十萬石糧食交給他們,如今才過去四個月,為何現在又糧草不足了?”
“回殿下。”崔恕恭敬說道:“尚摩鄢出兵將柏海等處納入了勢力中,獲得二十萬部眾,想來是因此才導致糧食不足。”
尚摩鄢在擴張自己的勢力,對此劉繼隆并不覺得奇怪,不過他擴張的速度確實不慢。
對此,劉繼隆并不在意,畢竟吐蕃高原的強盛期,將會隨著氣候而不斷衰弱。
即便尚摩鄢重新統一高原,這個新王朝的上限也就是高原版的大理。
只是隨著時間推移,日后吐蕃高原估計連個像樣的政權都湊不起來,只能成為中原王朝的養馬地,以馬販茶糧來維持高原上那脆弱的經濟。
尚摩鄢倒是有自知之明,亦或者這是他那兒子沒盧丹增想到的辦法。
從經濟上依附漢軍,不僅可以保障他們的統治,也能讓劉繼隆放心。
“軍中缺軍馬和乘馬,關中及三川缺牛羊肉食,那便與他們交易吧。”
正常的糧食和肉品貿易,劉繼隆倒也不擔心自己會賠,畢竟三川和關中的肉價并不便宜。
漢軍以一石糧換三只羊,轉手把羊驅趕到三川和關中,賣出三石糧食的價格,怎么交易都是賺。
這點糧食流出,也不會導致漢軍內部的糧價出現問題,可以買賣。
“是……”
崔恕頷首應下,而韓正可此時也作揖道:“殿下,朝廷調遣兵馬前往大同,據我軍塘兵所報,云州及朔州等處兵馬不少于二萬,莫不是朝廷要進攻關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