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高駢此人還真如您所預料那般,試圖遷徙百姓進入黔中。”
“眼下江南各州縣百姓都被強行遷徙,百姓怨聲載道。”
“山南西道五州已經被我軍收復,二十余萬百姓,被我軍截留十三萬,余下十余萬則是已經渡江南去。”
“高駢麾下有一支號稱“長江都”的水師,人數三千人上下,舟船大小七十多艘。”
“只要殿下您下令,末將今日便率大軍渡江南下!”
岷江自劉繼隆眼前蜿蜒向南而去,劉繼隆卻并未感受到有幾分激動,仿佛一切都水到渠成。
面對張武的請戰,劉繼隆卻不慌不亂道:“暫不用著急,先將糧草輜重都準備好再說。”
“已經準備好了!”張武沒有聽出劉繼隆話音外的意思,不斷請戰。
劉繼隆見他如此,只能無奈解釋道:“淳嶠,這打江南容易,但治江南難。”
“長江以南,素來以群蠻居多。”
“我漢家自漢代開始,雖幾次遷徙人口進入江南,但江南仍舊是土民多而漢民少。”
“強行遷徙百姓,此不為我漢軍所舉,故此高駢強行遷徙百姓進入黔中,于我軍有利。”
經過劉繼隆這么解釋,張武這才知曉了高駢遷徙百姓之舉,也是自家殿下默認的行為。
盡管張武有些難以接受,但他仔細想想后,卻覺得遷徙百姓進入黔中,確實對日后保護巴蜀有利。
巴蜀素來被群蠻所寇,這其中包括了巴山蠻和黔中諸蠻。
巴山蠻經過大唐這么多年征討,實際上與漢人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數量也變得極少,想要同化他們十分簡單。
相比較之下,擁有數十萬人口的黔中諸蠻則較難同化。
如今高駢遷徙百姓進入黔中,黔中諸蠻人口與漢家人口相當,自然就亂不起來了。
即便他們想亂,也得問問高駢愿不愿意讓他們亂。
更何況諸蠻占據不少適合耕種的土地,而高駢帶入黔中的那些世家豪強也想要土地。
兩邊都想要土地,可土地只夠一家分,那結果是什么,自然不用多說。
高駢要帶這么多人進入黔中,自然要承擔起開發和安置他們的責任。
只要他把黔中矛盾解決,那劉繼隆日后就不用面對這些問題,而是直接帶著大軍,享受著開發過后黔中道的補給,直接攻下南蠻了。
盡管這樣放任不管,會使得部分百姓遭受苦難,但這些事情就算高駢不做,他劉繼隆日后也會想辦法去做的。
想到這里,劉繼隆遠眺岷江南岸,隨后轉身往營盤走去,不忘吩咐道:
“大軍休整三日,三日后吾發軍令,大軍分三處渡江而去!”
“是——”
張武恭敬作揖,心里雖然依舊不忍,但他也知道自家殿下所說所做都是對的。
他目送自家殿下背影遠去,忍不住又回頭看了眼岷江南岸。
“唉……”
長嘆一聲,張武只能搖頭跟上劉繼隆腳步。
與此同時,身為諸道討擊使的高駢,此刻也從前線的蜀州退往了后方的嘉州。
此刻的他駐扎嘉州,負責接應雅州與黎州的軍民撤離。
由于祐世隆調集兵馬強攻安南,繼而使得高駢出兵奪去了大渡河南岸的清溪關。
因此高駢也不擔心黎州和雅州會失陷南蠻之手,畢竟他在清溪關駐兵三千。
只要這三千官兵不撤,南蠻始終打不進來。